秋夜登湖桥

平湖秋水满拍拍,恰好三月桃花春。
所不同者一轮月,下上青镜奁寒银。
我来跨湖桥顶坐,月照水光光照我。
春暄那得抵秋清,自摘霜华餐露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夜登湖桥》是宋代诗人苏泂的作品。以下是对这一文学名作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苏泂字召叟,山阴人(今浙江绍兴)。他的生平事迹在史籍中有所记载,但详细内容已不可知。根据现存资料,他早年随祖师德宦游成都,曾任过短期朝官,在荆湖、金陵等地作幕宾。苏泂还曾从陆游学习诗歌,并与辛弃疾、刘过、王楠、赵师秀、姜夔等著名诗人多有唱和。他的一生经历了宁宗开禧初的北征,最终卒年七十馀岁。
  2. 原文赏析:《秋夜登湖桥》的原文如下:“平湖秋水满拍拍,恰好三月桃花春。所不同者一轮月,下上青镜奁寒银。”诗中的“平湖秋水”形容湖水平静如镜,映照出秋天的景色,而“桃花春”则让人联想到春天的温暖和生机。诗中提及的“一轮月”与“青镜奁寒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于季节变化的敏感捕捉,以及对于美景的独特感悟。
  3. 诗意解读:整首诗通过对秋夜湖面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时光流转的感慨。通过使用比喻和象征手法,诗人成功地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
  4. 作品背景:此诗创作于一个宁静的夜晚,诗人独自一人登上湖桥,欣赏着秋夜湖面的美丽景致。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一种抒发。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烦扰的境界感。

《秋夜登湖桥》不仅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著称,更因其深刻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内涵受到后世读者的喜爱。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部分,这首诗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审美经验和文化财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