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 · 忆刘改之

望关河、试穷遥眼,新愁似丝千缕。刘郎豪气今何在,应是九疑三楚。堪恨处。便拚得、一生寂寞长羁旅。无人寄语。但吊麦伤桃,边松倚竹,空忆旧诗句。
文章事,到底将身自误。功名难料迟暮。鹑衣箪食年年瘦,受侮世间儿女。君信否。尽县簿高门,岁晚谁青顾。何如引起。任槎上张骞,山中李广,商略尽风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摸鱼儿·忆刘改之》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一首词作,属于词牌名之一。这首词通过描绘钱塘江上潮的情景,不仅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和力量,还歌颂了那些与自然搏斗的人们的勇气和智慧。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介绍:苏泂,他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文人,有《泠然斋诗集》八卷传世。他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及个人情感,其诗词风格豪放不羁,充满爱国热情。
  2. 文学价值:该词不仅展现了苏泂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还反映了他对人间英雄的崇敬和对英勇行为的赞美。这种艺术境界不仅仅限于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它更是通过宏大的场景和深刻的寓意,表达了词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抱负的深切思考。此外,该词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广泛收录于各种诗词选本之中,成为研究宋代文学的重要资料。
  3. 主题思想:全篇以钱塘江上的潮景为切入点,通过对这一自然现象的描绘,传达出词人对勇敢面对困难、与自然斗争的人的赞赏之情。这种对勇气和毅力的颂扬,不仅是对个人能力的肯定,也是对集体力量的赞扬。此外,词中还隐含着对时局的忧虑以及对未来的期望,使得这首词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具有了更深层次的社会意义。

《摸鱼儿·忆刘改之》作为苏泂的经典之作,不仅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也展现了其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