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山寺并简窦公

绮塍行尽入松门,暂拂尘缨袖惹云。
海月未升楼上见,湖波初起坐中闻。
宝扉膜拜青莲相,石案傍行白氎纹。
促榻偶随居士语,煮茶烧栗到宵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惠山寺并简窦公》是宋朝著名文学家苏绅的代表作品之一,以其优美的诗词和深刻的意境著称。这首诗作不仅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反映了其高洁的情操和淡泊的生活态度。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惠山寺并简窦公》的作者是苏绅,字子瞻,号东阳居士,北宋杭州人。他是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宋四家”。他的诗词创作以豪放洒脱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

  2. 诗歌原文:绮塍行尽入松门,暂拂尘缨袖惹云。海月未升楼上见,湖波初起坐中闻。宝扉膜拜青莲相,石案傍行白{在疊右毛}纹。促榻偶随居士语,煮茶烧栗到宵分。

  3. 诗意解读:整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第一句“绮塍行尽入松门”通过“绮塍”暗示着一条曲折的道路通向松林;“入松门”则表明进入了山林的深处。接下来的“暂拂尘缨袖惹云”,诗人似乎刚从尘世中脱出身来,衣袖轻拂,带着云彩,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海月未升楼上见,湖波初起坐中闻”则是诗人在静谧的夜晚,通过窗户看到了海上的月亮还未升起,湖面上的波纹刚刚泛起,给人以无限遐想。

  4. 文化意义:苏绅通过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描绘,传达了一种追求内心平静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活哲学。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鼓励人们在纷扰的世界中寻找心灵的寄托和宁静。

《惠山寺并简窦公》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优美诗篇,也是苏绅个人生活态度和哲学思想的体现。它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内涵,展现了一个文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对于爱好文学和艺术的人来说,这首诗无疑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启迪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