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亭怀贯之

沧浪独步亦无悰,聊上危台四望中。
秋色入林红黯澹,日光穿竹翠玲珑。
酒徒飘落风前燕,诗社凋零霜后桐。
君又暂来还径往,醉吟谁复伴衰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沧浪亭怀贯之》是北宋时期苏舜钦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登临沧浪亭所引发的深切怀念之情。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沧浪亭怀贯之》:

  1. 作者简介
  • 苏舜钦(公元1008年—公元1048年),字子美,号沧洲生,祖籍开封人。他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法家和政治家,以其卓越的文才和豪放的诗风闻名于世。
  • 苏舜钦一生经历了许多变迁,其政治生涯起伏不定,晚年更是流离失所。然而,他的文学成就却始终闪耀着光芒,尤其是他的诗作,至今仍被后人传颂。
  1. 创作背景
  • 《沧浪亭怀贯之》的创作背景与苏舜钦的个人经历紧密相连。这首诗是他在晚年时登临沧浪亭时所作,通过对沧浪亭及其周围景色的描绘,抒发了对友人的深深怀念。
  • 沧浪亭在宋代具有极高的文化地位,是文人墨客聚会吟咏的场所。苏舜钦在此地的所见所感,无疑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因此,《沧浪亭怀贯之》不仅是一首怀念故人的诗歌,也是一次对宋代文化氛围的深刻回顾。
  1. 艺术特点
  • 《沧浪亭怀贯之》在艺术表现上独具特色。诗中不仅描绘了沧浪亭的自然景观,还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其中,使得景物与人的心情相互映照,形成了一种超越时空的艺术效果。
  • 这首诗的写景手法尤为出奇,如“秋色入林红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等句,不仅生动描绘了沧浪亭周围的自然风貌,更在平淡的叙述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情感与哲理思考。
  1. 情感表达
  • 通过对沧浪亭及其周边环境的细腻描绘,苏舜钦表达了他对于友情的珍视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感慨。诗中的“聊上危台四望中”一句,不仅传达了诗人登高远望时的孤独与无奈,也展现了他对朋友深切的思念。
  • 在这首诗中,苏舜钦并未直接诉说自己的悲伤和哀愁,而是通过自然景观的变化来抒发内心的情感。这种间接而深刻的表达方式,使得诗歌更加耐人寻味。

《沧浪亭怀贯之》作为苏舜钦的代表作品之一,不仅展现了宋代诗歌的独特魅力,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友情的崇高敬意。这首诗不仅是一首怀念之作,更是对宋代文人精神的一种缅怀和传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