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压苍崖险可惊,攀云半日到轩楹。
旁观竹树回环翠,下视湖山表里清。
惭觉愁随烟霭散,只疑身有羽翰生。
他年君挂朱轓后,蜡屐邛枝伴此行。
关都官孤山四照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关都官孤山四照阁”是宋代诗人苏舜钦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对该文学作品进行更深入的了解:
作者简介:苏舜钦,字子美,号沧浪翁,北宋绵州盐泉(今四川绵阳)人。他出身于书香门第,少年时期便展现出过人的文学天赋和抱负。在政治风波中遭受挫折后,苏舜钦选择了流寓苏州并自得其乐。他的诗文风格豪放不羁,常以激昂的情感表达对时代的不满。
作品原文及赏析:《关都官孤山四照阁》这首诗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受到后世赞誉。诗中通过描绘四照阁的壮丽景观与文人墨客在此留下的足迹,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美景与人文历史的深刻感悟与情感投入。
历史背景:该诗作的创作时间虽然无从确切考证,但可以推断它创作于苏舜钦晚年,当时他已经远离了官场纷争,转而在孤山一带过着隐逸的生活。这种生活状态使他有机会更加细致地观察自然之美,并将这种美的体会化作文字。
文化意义:从文化角度来看,《关都官孤山四照阁》不仅是苏舜钦个人艺术成就的体现,更是宋代诗歌艺术的一个缩影。在这一时期,文人对自然景观的审美与书写达到了一个高峰,而苏舜钦的作品则代表了这一高峰的典范。
《关都官孤山四照阁》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它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价值。通过对这首长诗的学习,不仅能够了解到宋代文人的生活与思想,还能够深刻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