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十六韵答子履见寄

风雨夜寒新,空斋感慨频。
诗书穷不放,灯火静相亲。
眺听时怀土,低摧动畏人。
漫书成咄咄,远吠厌狺狺。
念昔罹忧患,唯君共苦辛。
漂流数千里,会合十馀旬。
各闵伤弓翼,聊同煦沫鳞。
谁知公冶罪,众笑伯龙贫。
隔绝今一水,暌离将再春。
喜篇数为贶,尺牍亦相珍。
倚伏时难定,屯亨理亦循。
剑埋犹有气,蠖屈尚能伸。
邦国方登俊,江湖且放神。
不忧知在命,任重莫如身。
白首襟期远,青云志业均。
陶然任元化,慎勿损天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寒夜十六韵答子履见寄》是北宋诗人苏舜钦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态。下面将详细分析这首诗:

  1. 创作背景
  • 历史时期:此诗作于宋仁宗景祐元年,正值北宋盛世。
  • 作者介绍:苏舜钦,字子美,号沧浪翁,是苏舜元的弟呉。他出身名门望族,少有大志,与穆修等文豪交好,成为一时之俊杰。他的仕途起步较快,以父荫补官,后累迁大理评事。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风雨夜寒新,空斋感慨频。
  • 译文:夜晚风雨袭来,带来寒意,我独自在空荡的书房中感慨频频。
  • 注释:风雨,指自然景象;夜寒新,描绘了夜晚的寒冷;空斋,指的是书房或书斋,表达了诗人独自在书房中的寂寞和孤独。
  1. 作品赏析
  • 艺术特色:此诗采用了五言排律的形式,语言简练而富有力度,情感深沉而真挚。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期待。
  • 主题思想:此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在风雨之夜独自感慨、思考人生的情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态。
  1. 写作背景
  • 时代背景:此诗作于宋仁宗景祐元年,当时正值北宋盛世,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 作者经历:苏舜钦少有大志,当天圣中,学者为文多病偶对,独其与穆修好为古文歌诗,一时豪杰多从之游。后来,以父荫补官,累迁大理评事。

《寒夜十六韵答子履见寄》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和深刻哲理的五言排律。它不仅展示了苏舜钦卓越的文学才能和深刻的生活感悟,也反映了北宋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态。通过深入分析这首诗,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宋代的文化和社会生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