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在开元中,此名升阳殿。
西通大明宫,夹道直如箭。
至尊黄金舆,乘春日幸宴。
翠嫔戛钟鼓,欢呼奏新遍。
巧舞风燕翻,妖歌露莺啭。
酒光射锦幄,上下花会炫。
雕盘堆繁英,艳粉弱自战。
天欢日无穷,臣谏莫敢献。
乐极哀继之,在理亦可见。
胡来塞宫阙,腥膻污香荐。
纵火寝庙平,挥戈君臣迸。
庸嗣忽前丑,泚巢更祸乱。
冉冉竟覆亡,返为耕牧便。
瓦砾虽费犁,土壤颇肥衍。
盖由杀人多,膏血浸渍远。
髑髅今成堆,皆昔燕赵面。
每因锄耨时,数得宝玉片。
今秋雨泽多,谷穗密如辫。
农惟喜丰稔,吾独闵迁变。
不有失德君,焉为穑夫佃。
大国尚如此,小人易流转。
道德可久长,作诗将自劝。
升阳殿故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苏舜钦并非直接创作了名为《升阳殿故址》的文学作品。《升阳殿故址·昔在开元中》为宋代诗人苏舜钦所作的一首古诗。该诗通过描绘升阳殿昔日的繁华景象以及之后因外敌入侵和宫廷变乱而衰败的场景,深刻反映了历史变迁与兴衰无常的主题。下面将对该诗进行详细介绍:
- 诗歌背景:
- 《升阳殿故址》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苏舜钦的作品,其创作背景与当时的社会状况息息相关。这首诗不仅是对升阳殿昔日辉煌的追忆,也是对其后衰落的哀叹,反映出诗人对国家兴衰更替的深刻认识。
- 艺术特色:
- 苏舜钦的诗歌以直率、豪放著称,他的作品中流露出强烈的时代感和个人情感。在《升阳殿故址》中,诗人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升阳殿的壮丽与国家的兴亡盛衰,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力量。
- 文化价值:
- 《升阳殿故址》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也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文化意义。通过对升阳殿及其周边环境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国家未来命运的关注。
《升阳殿故址》作为苏舜钦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因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而受到重视,也因其精湛的艺术成就而被后世传颂。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个人才华和对历史的独到见解,更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珍贵瑰宝。对于喜爱诗歌和历史的读者来说,深入研究和欣赏《升阳殿故址》不仅能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也能提升个人的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