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曼卿

去年春雨开百花,与君相会欢无涯。
高歌长吟插花饮,醉倒不去眠君家。
今年恸哭来致奠,忍欲出送攀魂车。
春晖照眼一如昨,花已破蕾兰生芽。
唯君颜色不复见,精魄飘忽随朝霞。
归来悲痛不能食,壁上遗墨如栖鸦。
呜呼死生遂相隔,使我双泪风中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哭曼卿》是北宋时期诗人苏舜钦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通过追忆与友人石延年相会时的欢乐场景以及石延年的突然去世,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无尽的悲痛。下面将进行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哭曼卿》是一首充满深情的诗作,其内容如下:
去年春雨开百花,  
与君相会欢无涯。  
曼卿:  
我友石延年,字曼卿,  
宋城人,累举进士不第,  
以武臣叙迁得官,  
官至太子中允、秘阁校理。  
无涯:无尽。  
嗟我识君晚,  
君时犹壮夫。  
信哉天下奇,  
落落不可拘。  
轩昂惧惊俗,  
自隐酒之徒。  
一饮不计斗,  
倾河竭昆墟。  
作诗几百篇,  
锦组联琼琚。  
时时出险语,  
意外研精麤。  
穷奇变云烟,  
搜怪蟠蛟鱼。  
诗成多自写,  
笔法颜与虞。  
旋弃不复惜,  
所存今几余。  
往往落人间,  
藏之比明珠。  
又好题屋壁,  
虹蜺随卷舒。  
遗踪处处在,  
余墨润不枯。  
朐山顷岁朏,  
我亦斥江湖。  
乖离四五载,  
人事忽焉殊。  
归来见京师,  
心老貌已癯。  
但惊何其衰,  
岂意今也无。  
才高不少下,  
阔若与世疎。  
骅骝当少时,  
其志万里涂。  
一旦老伏枥,  
犹思玉山刍。  
天兵宿西北,  
狂儿尚稽诛。  
而令壮士死,  
痛惜无贤愚。  
  1. 诗歌赏析:苏舜钦的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石延年作为诗人的才华,还描绘了两人之间的深厚友谊。诗中充满了对石延年才华的赞美以及对他突然去世的悲痛。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读者能够深刻体会到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同时,诗中提到了石延年多次饮酒的情景,这不仅仅是一种生活状态的描绘,更反映了石延年个性中的自由不羁。
  2. 诗歌背景:苏舜钦(957-1038),北宋著名文学家。他与欧阳修、梅尧臣、苏轼等并称为“宋初四大诗人”。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质朴。《哭曼卿》的创作背景是在苏舜钦得知挚友石延年病逝的消息后所作。这一事件对苏舜钦来说无疑是极大的打击,因此他在诗中表达了对好友的深切怀念和无尽的悲痛。
  3. 艺术特色:《哭曼卿》的艺术特色在于其深刻的抒情性和生动的形象描绘。通过对石延年生前形象的刻画,以及对他死后情景的描写,诗人展现了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同时,诗中运用了许多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将朋友比作天上的星辰,将死亡形容为玉山的草,这些富有象征意义的语言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4. 文化影响:这首诗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地位,还在书法艺术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石延年擅长书法,其作品在当时广受赞誉。因此,《哭曼卿》不仅是一首诗,也是一幅可以欣赏的书法作品。许多收藏家和研究者都对其书法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是宋代书法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
  5. 后世评价:历史上对这首《哭曼卿》的评价普遍较高。苏舜钦的好友欧阳修在评述此诗时说:“我虽不知曼卿,其诗甚工。”这表明欧阳修正是看到了此诗的独特之处。同时,清代学者姚鼐在《古文辞类纂》中也将这首诗列为宋诗的代表之作。这些评价不仅肯定了诗歌的艺术价值,也体现了它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通过对《哭曼卿》的介绍,可以看到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深厚的友谊和真挚的情感,还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它通过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象征手法,成功地表达了诗人对故友石延年的深切怀念和无尽哀思。这首诗不仅是苏舜钦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宋代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反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