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至瓜州渡,击舟泊西湾。
日落暴风起,大浪得纵观。
凭凌积石岸,吐吞天外山。
霹雳左右作,雪洒六月寒。
吁嗟至柔物,威壮不可干。
若为神龙凭,气势非一端。
大舰失所操,翻覆如转丸。
高山虽有路,辙险马足酸。
居朝号安逸,重禄多忧患。
争得清静交,共骑双翔鸾。
矫翅入赤霄,不见此险难。
奈何蚩蚩众,共处天壤间。
因知古圣人,立法万世安。
济川作舟梁,铸鼎穷神奸。
朝廷布礼度,粲粲莫可删。
后来渐破坏,所向行路难。
凶邪得骋志,物命遭摧残。
视此念古昔,杖藜空盘桓。
杨子江观风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杨子江观风浪》是宋代诗人苏舜钦创作的一首文学作品。苏舜钦(1008年—1048年),字子美,号沧浪翁,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和政治家。他不仅是“庆历新政”的重要人物之一,也是古文运动的先驱者。在文学方面,苏舜钦以其精湛的诗歌艺术和对古文的倡导著称,其作品《杨子江观风浪》便是其中的佳作。
《杨子江观风浪》作为苏舜钦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深刻感悟。此诗通过描绘杨子江上观看风浪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的“霹雳左右作,雪洒六月寒”、“大舰失所操,翻覆如转丸”等句子,不仅形象地刻画了海上狂风巨浪的场景,还隐含着对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的担忧。
《杨子江观风浪》的创作背景也颇具深意。苏舜钦生活在北宋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变革与思想碰撞的时代。面对朝廷的腐败和社会的不公,苏舜钦深感痛心,他的许多作品都流露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国家的向往。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苏舜钦那种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杨子江观风浪》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文学作品。它不仅体现了苏舜钦卓越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国家命运和个人境遇的深切关注。通过对《杨子江观风浪》及其作者的研究,人们不仅可以欣赏到宋代诗歌的艺术魅力,还可以进一步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