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曲献仙音 · 虚阁笼寒

虚阁笼寒,小帘通月,暮色偏怜高处。树隔离宫,水平驰道,湖山尽入尊俎。奈楚客淹留久,砧声带愁去。
屡回顾,过秋风、未成归计。谁念我、重见冷枫红舞。唤起淡妆人,问逋仙、今在何许。象笔鸾笺,甚而今、不道秀句。怕平生幽恨,化作沙边烟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法曲献仙音·虚阁笼寒》是南宋文学家姜夔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不仅在艺术形式上展示了姜夔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在情感表达上展现了他深沉的情感世界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下面将从多个角度介绍此词:

  1. 创作背景
  • 姜夔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文化繁荣、艺术兴盛的时代。他的词作深受时代背景的影响,既有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描绘,也有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
  • 关于《法曲献仙音·虚阁笼寒》的创作背景,目前没有确切的历史记载。但考虑到姜夔的生平和所处的历史环境,这首词很可能是在一次游历中,面对湖山美景时有感而发的产物。
  1. 艺术特色
  • 姜夔的词作以婉约派著称,他的词风典雅,情感细腻,善于运用典故和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 在《法曲献仙音·虚阁笼寒》中,姜夔通过描绘湖山秋光、清幽环境等,表达了自己对远方家乡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通过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来抒发情感的方式,体现了姜夔独特的艺术风格。
  1. 文学价值
  • 《法曲献仙音·虚阁笼寒》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词作,也是研究南宋文学和姜夔个人生平的重要文献。它的出现为后世提供了了解那个时代文化和社会的重要窗口。
  • 该词的艺术性和思想性都很高,它不仅能够触动读者的情感,还能够启发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思考。
  1. 情感表达
  • 《法曲献仙音·虚阁笼寒》是一首充满情感的歌曲,通过细腻的文字表达了作者对远方家乡的深深思念。这种情感的真挚和深刻,使其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
  1. 文化影响
  • 作为姜夔的代表作品之一,《法曲献仙音·虚阁笼寒》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影响了后来的词人,也成为了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部分。
  • 这首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情感内涵,被后人传颂不衰,成为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法曲献仙音·虚阁笼寒》是一首具有重要艺术价值的词作。它不仅展示了姜夔深邃的情感世界和精湛的艺术才华,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学习和欣赏这首词,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才情,还可以从中汲取到生活的力量和美的启示。

注解

尊俎:古代盛酒肉的器皿。尊,盛酒器;俎,置肉之几。

象笔:以象牙为管的笔,或用作笔的美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