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高阳吴中复待制见寄

守蜀无堪讵足论,扪参天邈紫微垣。
岁时丰衍真为幸,犴狱空虚冀不冤。
素志未容龟曳尾,误恩深愧鹤乘轩。
嘉章益见公高谊,所得长逢左右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高阳吴中复待制见寄》是宋代诗人赵抃所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以其深邃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了作者的文学造诣和对国家、社会问题的关注。下面将从多个方面介绍:

  1. 作者背景
  • 赵抃(1042年—1083年),字阅道,号东原,四川简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曾任四川、陕西路转运使等职,以直言敢谏著称。
  • 他的诗歌创作涉及政治、社会等多个领域,表达了对时政的关注和个人抱负的抒发。
  1. 作品原文
    守蜀无堪讵足论,扪参天邈紫微垣。
    岁时丰衍真为幸,犴狱空虚冀不冤。
    素志未容龟曳尾,误恩深愧鹤乘轩。
    嘉章益见公高谊,所得长逢左右原。

  2. 诗的主题与内容

  • 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于政治现状的深刻感慨以及对公正司法的渴望。通过对“守蜀”、“扪参”等意象的运用,传达了作者的政治立场和理想抱负。
  • “岁时丰衍真为幸”,反映了作者对国家繁荣昌盛的喜悦之情。
  • “素志未容龟曳尾”,则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未能实现理想抱负的遗憾和不甘。
  • “失恩深愧鹤乘轩”,反映了作者对于受到不公正对待的自责和反思。
  1. 艺术特色
  • 诗中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扪参天邈紫微垣”中的“参天”象征着高尚的境界,而“紫微垣”则代表着权力的中心。
  • 语言优美,富有音乐性和画面感。整首诗歌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次韵高阳吴中复待制见寄》作为赵抃的代表作之一,不仅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深刻洞察和对个人理想的执着追求。这首诗不仅是宋代文学作品中的瑰宝,也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传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