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春五首(其四)

迟迟花日上帘钩,尽日无人独倚楼。
蝶使蜂媒传客恨,莺梭柳线织春愁。
碧云信断惟劳梦,红叶成诗想到秋。
几许别离多少泪,不堪重省不堪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恨春五首(其四)》是宋代女词人朱淑真的作品,此诗描绘了一位女子独自倚楼的孤寂与忧愁。诗中通过细腻的语言展现了春天带来的美好与哀愁交织的情景,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离别和孤独的感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诗词原文
    迟迟花日上帘钩,尽日无人独倚楼。
    蝶使蜂媒传客恨,莺梭柳线织春愁。
    碧云信断惟劳梦,红叶成诗想到秋。
    几许别离多少泪,不堪重省不堪流。

  2. 诗词解析

  • 迟暮时光:“迟迟花日上帘钩”,这句描绘了一幅春日美景的画面,花儿在阳光下缓缓开放,而主人公却因无人陪伴而显得格外落寞。
  • 情感表达:“尽日无人独倚楼”,表达了诗人在孤独中的无奈和寂寞,无人陪伴的日子让她更加感伤,独自倚楼成了她每天的常态。
  • 情思传达:“蝶使蜂媒传客恨”,蝴蝶和蜜蜂作为传情的工具,象征着远方的思念和牵挂,而她的心中却充满了对爱人的怨恨。
  • 内心写照:“莺梭柳线织春愁”,春日的莺鸟在柳树上忙碌,似乎在织就一季又一季的春愁,但诗人自己却是这些忧愁的制造者。
  • 梦境与现实:“碧云信断惟劳梦”,书信断绝,只能依靠梦境来寄托思念,但醒来后的空虚感让人更加痛苦。
  • 秋天的预兆:“红叶成诗想到秋”,红叶的飘落成为了诗人创作的素材,也预示着秋天的到来,而这个季节往往伴随着别离的痛苦。
  • 离别的哀伤:“几许别离多少泪”,诗人用泪水诉说着离别的痛苦,这种痛苦是难以承受的,也是无法避免的。
  • 心灵的挣扎:“不堪重省不堪流”,诗人不愿意面对这一切,但又无力抗拒,只能忍受这无尽的悲伤和折磨。
  1. 创作背景
  • 家庭背景:朱淑真生于仕宦之家,丈夫是文法小吏,夫妻不和睦,最终因抑郁早逝。
  • 情感经历:朱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余生平不可考,因此对于她的个人生活和情感经历知之甚少。
  • 文学成就:朱淑真现存有《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是劫后余篇。

《恨春五首(其四)》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象和情感生活的诗作,更深刻地反映了一个女性在特定社会环境中的心路历程。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朱淑真的情感世界和她所处的时代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