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 · 冰

傍池阑倚遍,问山影、是谁偷。但鹭敛琼丝,鸳藏绣羽,碍浴妨浮。寒流。暗冲片响,似犀椎、带月静敲秋。因念凉荷院宇,粉丸曾泛金瓯。
妆楼。晓涩翠罂油。倦鬓理还休。更有何意绪,怜他半夜,甁破梅愁。红裯。泪乾万点。待穿来、寄与薄情收。只恐东风未转,误人日望归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木兰花慢 · 冰》是一首宋代词,由蒋捷所作。下面是对这首词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蒋捷(生卒年不详),字胜欲,号竹山,宋末元初阳羡(今江苏宜兴)人。
  • 南宋亡后,他深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仕,人称“竹山先生”和“樱桃进士”,其气节为时人所重。
  • 蒋捷长于词,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
  1. 诗词原文
    傍池阑倚遍,问山影、是谁偷。但鹭敛琼丝,鸳藏绣羽,碍浴妨浮。寒流。暗冲片响,似犀椎、带月静敲秋。因念凉荷院宇,粉丸曾泛金瓯。妆楼。晓涩翠罂油。倦鬓理还休。更有何意绪,怜他半夜,瓶破梅愁。红裯。泪干万点。待穿来、寄与薄情收。只恐东风未转,误人日望归舟。

  2. 诗词赏析

  • 意境描绘:《木兰花慢 · 冰》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构建了一个寂静而冷清的夜晚景象。”傍池阑倚遍”展现了诗人徘徊于池塘旁的情景,而”山影、是谁偷”则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迷茫。
  • 情感表达:词中流露出诗人对故国家园的回忆和对逝去时光的哀叹。”因念凉荷院宇,粉丸曾泛金瓯”反映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 艺术手法:蒋捷运用细腻的描写和形象的比喻,如”鹭敛琼丝”、”鸳藏绣羽”等,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一种宁静而略带忧伤的美。此外,词中的“寒流”、“犀椎”、“带月静敲秋”等意象,都增强了整首词的深邃和美感。
  • 历史背景:作为宋末词人,蒋捷的词作充满了对故国山河的眷恋和对个人境遇的感慨。这种情感在当时社会动荡的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

《木兰花慢 · 冰》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刻情感内涵的词作,也是蒋捷作品中的佳作之一。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