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 谁与玩芳草

谁与玩芳草,公子未西归。天然脱去雕饰,秋水落芙蕖。发轫朝兮东壁,弭节夕兮西极,故国入踌躇。梦里不知路,南斗正扶疏。
鸩不好,凤不利,忆三闾。算来何事,苦道岁晏孰华馀。首拜东皇太乙,复次云君司命,高曳九霞裾。山鬼正含睇,慕我欲何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水调歌头·谁与玩芳草》是宋代诗人汪莘的一首词作。以下是对这首词的介绍:

  1. 创作背景:汪莘生活在北宋时期,其创作多受当时社会氛围和历史背景的影响。据资料显示,汪莘在官场中经历了不少波折,他的词作往往反映了他对现实生活的感慨以及对理想与现实差距的认识。《水调歌头》作为宋代流行的一种词牌名,常用于抒发壮志难酬、人生漂泊等主题,汪莘以此词名,很可能是在借古风之口,寄托了自己的情感和志向。
  2. 原文节选
    谁与玩芳草,公子未西归。 天然脱去雕饰,秋水落芙蕖。 发轫朝兮东壁,弭节夕兮西极,故国入踌躇。梦里不知路,南斗正扶疏。 鸩不好,凤不利,忆三闾。算来何事,苦道岁晏孰华余。
  3. 词人简介:汪莘(约1084年—约1139年),字叔耕,号清江钓徒,又号梦溪居士,江西德兴人。他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与书法家,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而闻名。汪莘的词作多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具有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4. 词作解析
  • 该词通过描绘一个游子的心境变化,反映了游子对于远方故国的深切思念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迷茫。词中的“公子”可能是指一位仕途不顺的文人或仕宦者,他们未能及时回到故乡或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 “发轫朝兮东壁,弭节夕兮西极”一句展现了词人对往昔时光的追忆,表达了他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的不满。
  • “梦里不知路”和“南斗正扶疏”则透露出词人对现实困境的无力感,同时也反映了他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1. 艺术特色
  • 《水调歌头·谁与玩芳草》在语言上追求简练而不失韵味,通过平实的语言传达深沉的情感,体现了词人在艺术上的成熟和独到的审美观。
  • 在结构上,该词采用了传统的起承转合结构,通过丰富的象征和隐喻,使整首词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1. 文化影响:《水调歌头·谁与玩芳草》不仅在当时受到文人雅士的喜爱,在后世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许多学者和读者都对其给予了高度评价和研究,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重要作品之一。
  2. 鉴赏价值
  • 该词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物心态的刻画,展示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美。它不仅仅是对自然美的赞颂,更是对人性美和社会美的一种追求和表达。
  • 通过对词人内心世界的深入剖析,该词传递了作者对于人生、命运和理想的深刻思考,使得其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哲理性,为读者提供了反思和启迪的机会。

《水调歌头·谁与玩芳草》不仅是宋代文学的一部佳作,也是中国诗词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星辰。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和鉴赏,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的文化背景和文学成就,同时感受到古代文人对于生活、理想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