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 不敢赋梅,赋感梅

洞府瑶池,多是见、桃红满地。君试问、江海清绝,因何抛弃。仙境常如二三月,此花不受春风醉。被贩儿、俚妇折来看,添憔悴。
泛雪艇,摇冰枻。溪馆静,村扉闭。须祁寒彻骨,清香透鼻。孤竹赤松真我友,姚黄魏紫非吾契。笑方壶、日日绕南枝,犹多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满江红·不敢赋梅,赋感梅》是宋代诗人汪莘创作的诗词,这首作品展现了汪莘对于梅花的独特情感与深刻理解。以下是对这首诗作的相关介绍:

  1. 创作背景:汪莘的《满江红》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他对于当时社会现象的感慨和对梅花品格的尊崇。在当时,文人墨客常常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寄托自己的情感,梅花因其清高脱俗的特性,成为文人笔下的常客。
  2. 艺术特色:《满江红·不敢赋梅,赋感梅》在艺术上具有一定的创新和独特性。首先,它在结构上打破了常规的七言绝句形式,采用五言律诗的形式,使得诗歌的节奏更加明快,韵律更加和谐。其次,在意象运用上,汪莘巧妙地将“桃红”与“仙境”相联系,既描绘了桃花盛开的美丽景象,又隐喻了人间仙境的美好。再次,他在表达情感时,通过细腻的语言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梅花所承载的高洁品质以及诗人的内心世界。最后,在语言运用上,汪莘的语言简洁而富有力量,尤其是“泛雪艇,摇冰枻。溪馆静,村扉闭。须祁寒彻骨,清香透鼻”等句子,不仅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画面,还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使得整首诗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3. 文化意义:《满江红·不敢赋梅,赋感梅》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它更深层次地反映了宋诗追求个性解放、强调自我表达的文化特征。在宋代,诗歌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它不仅传递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精神。汪莘通过这首词表达了他对梅花的喜爱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 后世影响:《满江红·不敢赋梅,赋感梅》在宋代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被后人广泛传颂,还被多次改编和引用,成为了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同时,它也激发了许多文人墨客对梅花的赞美之情,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宋诗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主题内容。

《满江红·不敢赋梅,赋感梅》不仅是一首艺术性极高的诗词作品,也是宋代文学的一个重要代表。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影响了无数后来的文人和读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