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春 · 送任民望归丰城

拍岸蒲萄江水碧,柳带挽归艎。破闷琴风绕袖凉。蔌蔌楝花香。
淡烟疏雨随宜好,何处不潇湘。愿作双飞老凤皇。莫学野鸳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武陵春·送任民望归丰城》是宋代诗人谢逸创作的词。该词以优美的笔触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与祝福,是一首具有深刻情感和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

从内容上来看,“拍岸蒲萄江水碧,柳带挽归艎”两句描绘了江水的清澈和柳树依依不舍的情景,营造出一种离别的氛围。紧接着“破闷琴风绕袖凉。蔌蔌楝花香”表达了作者在分别时的心情,琴声伴随着凉爽的空气,楝花的香气也似乎在空气中飘散开来,增添了一份别离时的哀愁。“淡烟疏雨随宜好,何处不潇湘”则表达了作者对于友人离开后的祝愿,无论走到哪里都像潇湘一样充满生机和美好。最后一句“愿作双飞老凤皇。莫学野鸳鸯”则是诗人的一种理想化愿望,希望自己和朋友像凤凰一样高贵,不要像鸳鸯那样平凡。

从形式上来看,《武陵春·送任民望归丰城》采用的是宋词的传统格式,每句字数固定,音韵悦耳。全词共八句,每一句都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读来让人仿佛置身于那江水、杨柳和楝花之间。此外,全词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和比喻,如“蒲萄江水”、“柳带”、“楝花”等,这些意象不仅美化了语言,还增强了词的意境和深度。同时,全词的语言优美而不失深沉,既有细腻的情感描述,又有宏大的理想寄托,体现了谢逸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从文化背景上看,《武陵春·送任民望归丰城》的创作背景也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根据相关文献记载,谢逸的生平和创作活动主要发生在北宋时期,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普遍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强调道德修养和人格完善。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武陵春·送任民望归丰城》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词作,更是那个时代文人精神风貌的反映。通过对该词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了解宋代诗歌的特点和文人的生活状态,为研究古代文学和文化提供宝贵的资料。

《武陵春·送任民望归丰城》作为宋代诗人谢逸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还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它以独特的情感表达和丰富的艺术手法,展现了中国古代诗词的独特魅力。对于读者来说,通过阅读这首词不仅可以感受到作者深厚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还可以从中领悟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