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沟晓月】
出都门鞭影摇红,山色空蒙,林景玲珑。桥俯危波,车通运塞,栏倚长空。起宿霭千寻卧龙,掣流万云万丈垂虹,路杳疏钟,似蚁行人,如步蟾宫。
【西山晴雪】
玉嵯峨高耸神京,峭壁排银,叠石飞琼,地展雄藩天开图画,户判围屏。分曙色流云有影,冻晴光老树无声。醉眼空惊,樵子归来,蓑笠青青。
双调 · 折桂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双调·折桂令》是元代乔吉创作的诗曲,其内容主要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超脱尘世的情怀。下面将对这首作品进行介绍:
- 作者简介:乔吉是元代著名的散曲作家,他的作品风格独特,擅长以诗词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在文学上,他与关汉卿等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他的许多作品都体现了他对人生、对社会的独特见解以及他对于自由自在生活方式的追求。
- 作品鉴赏:《双调·折桂令》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艺术技巧。诗中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美丽,还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的热爱。通过对景物的细致入微的描述,传达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自由的渴望。
- 文化价值:在元代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下,乔吉的作品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他的诗歌不仅具有艺术价值,同时也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在欣赏乔吉的作品时,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世界,还可以从中汲取到关于人性、社会和自然的思考。
对于读者而言,理解《双调·折桂令》的背景及其艺术特色,可以更好地领会乔吉作品的思想深度和文化价值。通过深入分析,不仅能欣赏到诗歌的美妙之处,还能更全面地理解元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貌。
《双调·折桂令》作为乔吉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示了作者独特的艺术才华和深邃的思想内涵,也是元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能够更好地把握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也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深度。
注解
这是作者《燕山八景》组曲,今选其二。
芦沟晓月:元代燕山(今北京地区)八景之一,地点在今北京市西南芦沟桥,桥为金大定(1161—1189年)时所建,跨永定河上。
“起宿霭千寻卧龙”二句:形容声沟桥姿态的雄伟美丽。
蟾宫:月宫,俗传月中有蟾蜍,故称月为蟾宫。
西山晴雪:元代燕山八景之一。西山在今北京市西北。
地展雄藩:意指西山为北京屏障。雄藩,雄伟的屏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