銮舆三顾茅庐,汉祚难扶。日暮桑榆,深渡南泸。长驱西蜀,力拒东吴。美乎周瑜妙术,悲夫关羽云殂。天数盈虚,造物乘除,问汝何如?早赋归欤。
折桂令
銮舆三顾茅庐,汉祚难扶。日暮桑榆,深渡南泸。长驱西蜀,力拒东吴。美乎周瑜妙术,悲夫关羽云殂。天数盈虚,造物乘除,问汝何如?早赋归欤。 注释:
- 銮舆:皇帝的车驾。三顾茅庐:指刘备三次去拜访诸葛亮,希望能得到辅佐他复兴汉室的智谋。
- 汉祚(zuò):汉室的江山社稷。难扶:难以支撑。
- 日暮桑榆:比喻晚年,也比喻夕阳西下。
- 深渡:深入到水深的地方。南泸:即今天的四川泸州。
- 长驱:指长途奔袭。西蜀:指今四川一带。
- 力拒:坚决抵抗。东吴: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区,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江苏、浙江一带。
- 美乎:赞美。周瑜:三国时期著名的将领和政治家,孙权的部下。妙术:高明的计谋和技巧。
- 悲夫:悲痛啊。关羽:三国时期蜀汉的名将,后来成为刘备的结义兄弟,被尊为“关公”。云殂:指去世。
- 天数:命运或天数。盈虚:满与亏。造物:自然的力量或造化。乘除:加减、增减。问汝:问你。
- 早:及时。赋归:放弃官职,回家乡隐居。
赏析:
这首《折桂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所作的一首词。全词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兴衰、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感慨。
词的上片开头“銮舆三顾茅庐”,描绘了刘备三次去拜访诸葛亮的情景,表现了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和依赖。接着“汉祚难扶”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汉室衰微、国家命运的担忧和无奈。结尾“美乎周瑜妙术,悲夫关羽云殂”两句,则是对赤壁之战中周瑜的智谋和关羽的英雄气概的赞美和惋惜。
词的下片主要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思考。“天数盈虚,造物乘除”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命运无常、世事变化的认识。“早赋归欤”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于及时退隐、回归田园的向往。
整首词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叙述和评价,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兴衰、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和无奈感慨。这也是辛弃疾词作中的一大特色,他的词作往往能够引发读者对于历史、人生等重大问题的思考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