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 上元设醮

咏彻琼章夜向阑,天移星斗下人间。九光倒影腾青简,一气回春绕绛坛。
瞻北阙,祝南山,遥知仙仗簇清班。何人曾侍传柑宴,翡翠帘开识圣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鹧鸪天 · 上元设醮”是南宋词人张孝祥创作的一首词,表达了作者在元宵节期间对神灵的祈祷和对未来的期待。下面将对该文学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张孝祥(1132年—1171年),字子野,号于湖居士,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他的诗和词都表现出了深厚的艺术造诣,尤其擅长表达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
  1. 词作背景
  • 创作时间:此词作于乾道四年正月,即《鹧鸪天·上元启醮》中的“上元”。此时正值元宵节,张孝祥身处长沙。
  • 词题解读:“上元”指元宵节,而“设醮”则是道教中的一种活动,特指为祈求平安或祈福而举行的一种仪式。因此,“上元设醮”可以理解为在这个重要的节日里举行祭祀活动来祈求神灵的庇佑。
  1. 词作全文
  • 原文及翻译:咏彻琼章夜向阑。天移星斗下人间。九光倒影腾青简,一气回春绕绛坛。瞻北阙,祝南山。遥知仙仗簇清班。何人曾侍传柑宴,翡翠帘开。
  • 诗词赏析:这首词通过对夜晚的描写和对神灵的祈祷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愿景。首句“咏彻琼章夜向阑”,描绘了深夜时分,词人仍在吟诵美好的篇章,寓意着即使在繁忙之中也不忘自己的志向与抱负。接下来的几句通过描述天象的变化和祈祷的场景,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宗教情怀。结尾处“何人曾侍传柑宴”则带有一种历史的沧桑感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
  1. 文化意义
  • 宗教色彩:词中的“醮”是一种特定的宗教活动,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神灵的崇拜以及宗教信仰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 历史背景:张孝祥生活的南宋时期,国事蜩螗,政治动荡,词人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这首词,不仅表达了个人的忧虑和希望,同时也折射出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词中大量使用自然景观和天文现象作为意象,如“星斗”、“九光”、“一气”,这些意象不仅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同时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自然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 修辞技巧:张孝祥在这首词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象征手法,例如“天移星斗”与“人间”的对比,以及通过祈祷活动的象征意义来表达对国家的祝福。

“鹧鸪天 · 上元设醮”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词作,它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丰富的艺术价值。通过对该词的学习,可以进一步理解宋代文化、宗教和社会背景的关系,也能更深入地感受中国古代诗词的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