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登乐 · 一碧鳞鳞

一碧鳞鳞,横万里、天垂吴楚。四无人、橹声自语。向浮云、西下处,水村烟树。何处系船,暮涛涨浦。
正江南、摇落后,好山无数。尽乘流、兴来便去。对青灯、独自叹,一生羁旅。敧枕梦寒,又还夜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三登乐·一碧鳞鳞》是宋代诗人范成大创作的一首词,描写了一幅江南水乡的宁静美景。下面将对这首词进行详细介绍:

  1. 词的原文和赏析
  • 原文介绍:《三登乐·一碧鳞鳞》全文如下:“一碧鳞鳞,横万里、天垂吴楚。四无人、橹声自语。向浮云、西下处,水村烟树。何处系船,暮涛涨浦。正江南、摇落后,好山无数。尽乘流,兴。”
  1. 词的意境和情感
  • 自然景观描绘:通过“一碧鳞鳞”,作者形容水面广阔,仿佛一片连绵不绝的绿色鳞片,展现了江南水乡特有的宽广与宁静。
  • 人文景象描写:在“四无人、橹声自语”中,描绘了水边无人的景象,橹声在空旷的水面上自语,增添了一份孤寂与寂静。
  • 情感表达:通过对暮色中的水波、村落以及远山的描述,表达了一种对江南山水的向往与赞美之情,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1. 词的艺术特色
  • 意象丰富:《三登乐·一碧鳞鳞》中采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横万里”表现了广阔的视野;“一碧鳞鳞”则以生动的语言捕捉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风貌。
  • 语言优美:此词的语言细腻而富有画面感,能够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1. 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 历史背景: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范成大的这首诗作创作于这一时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征。
  • 文化意义:通过对江南水乡美景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古代诗人的审美情趣,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的热爱和尊重。
  1. 词的创作背景
  • 作者生平:范成大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诗作多反映当时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 创作时间:虽然具体的创作时间没有明确记载,但这首词是在他担任地方官员期间所作,可能与当时的社会状况和自然环境有关。
  1. 词的鉴赏价值
  • 艺术成就:作为宋代诗词的代表作之一,《三登乐·一碧鳞鳞》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内涵受到后世学者和读者的喜爱。
  • 思想内涵:这首词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对和平安宁生活的追求,具有一定的思想内涵。

《三登乐·一碧鳞鳞》不仅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是研究宋代文化、历史、哲学和艺术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词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宋代的文化风貌和社会背景,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