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 梨叶疏红蝉韵歇

梨叶疏红蝉韵歇。银汉风高,玉管声凄切。枕簟乍凉铜漏咽,谁教社燕轻离别。
草际蛩吟珠露结。宿酒醒来,不记归时节。多少衷肠犹未说,朱帘一夜朦胧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蝶恋花·梨叶疏红蝉韵歇”是一首出自宋代词人晏殊的著名诗词,全文为:“梨叶疏红蝉韵歇。银汉风高,玉管声凄切。枕簟乍凉铜漏咽。谁教社燕轻离别。草际蛩吟珠露结。宿酒醒来,不记归时节。多少衷肠犹未说。朱帘一夜朦胧月。” 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出生于抚州临川城。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散文家和政治家。与其父晏相齐名,合称“大晏”。他在词的创作上独树一帜,与其父及弟弟晏几道在宋词史上享有盛誉,合称“小晏”。
  1. 诗词原文
    梨叶疏红蝉韵歇。银汉风高,玉管声凄切。
    枕簟乍凉铜漏咽。谁教社燕轻离别。
    草际蛩吟珠露结。宿酒醒来,不记归时节。
    多少衷肠犹未说。朱帘一夜朦胧月。

  2. 诗词解析

  • 意象描绘:诗词以梨花的淡红和蝉声的停止作为开篇,营造出一种秋天特有的清冷氛围。接着以夜空中的银河、高悬的玉管声以及渐渐凉爽的秋夜来渲染这一场景。
  • 情感抒发:通过描述燕儿轻巧地离去,表达了离别的哀愁;而蛩虫的呜咽则增添了一种孤寂感。酒醒后,诗人似乎忘记了时间,反映了他深深的醉意和内心难以言说的忧愁。
  • 象征意义:梨叶和蝉象征着生命的短暂和季节的更迭,暗喻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迁。
  • 意境营造: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且带有淡淡忧伤的画面,使得读者能够在阅读中感受到词人的内心世界及其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蝶恋花·梨叶疏红蝉韵歇》不仅是一首表达离愁别绪的词作,也是晏殊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巧妙地结合起来,创作出的一首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与赏析,可以进一步理解中国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以及他们在词这种文学形式上的创新与成就。

注解

疏红:红色稀疏。梨叶经秋凋落,多转黄、红色。

蝉韵:即蝉鸣。

银汉:银河、天汉。此指天空。

玉管:泛指管乐器。

枕簟(diàn):即枕席。冯正中《蝶恋花》:「枕簟微凉,展转浑无寐。」

铜漏:即铜壶,古代一种计时器。

咽(yè):声音滞涩悲切。

社燕:燕子当春社时飞来,秋社时飞走,故称社燕。此际正逢社燕南迁,是云「轻离别」。

蛩(qióng)吟:蟋蟀鸣叫。

宿酒:犹宿醉。

衷肠:内心的感情。

朱帘:红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