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 暮春

沈水香销梦半醒,斜阳恰照竹间亭。戏临小草书团扇,自拣残花插净瓶。
莺宛转,燕丁宁,晴波不动晚山青。玉人只怨春归去,不道槐云绿满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鹧鸪天·暮春》是清代诗人费墨娟创作的一首词。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词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 诗词原文
  • 一片伤心对落红,可怜春尽雨声中:表达了春天即将结束的伤感情绪,落花象征着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 帘前飘忽常憎燕,檐下盘旋最恼蜂:燕子的飞舞让人感到烦恼,而蜜蜂则更令人讨厌。这些生动的描写增强了作品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 休怨雨,莫愁风,繁华大抵易成空:尽管有风雨,但一切都会过去。这种超然的态度体现了诗人的豁达和智慧。
  • 无端触目消魂处,飞絮飞花满院:飞花和飞絮的景象让人心生惆怅,反映了作者内心的不安与空虚。
  1. 诗词鉴赏
  • 抒情手法:《鹧鸪天·暮春》运用了丰富的抒情手法,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来表达情感,如“一片伤心对落红”直接抒发了对春天逝去的感伤。
  • 意象运用:词中的意象丰富,如“沉水香”、“斜阳”、“燕”等,通过这些意象传达了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 语言特色:费墨娟的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如“飞絮飞花满院”,寥寥数语,却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1. 历史背景
  • 作者生平:费墨娟,字子白,号二如阁主人,生活在清朝同治年间至民国初年之间。他的作品展现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
  • 文学地位:《鹧鸪天·暮春》收录于多种古诗词选本,显示了其在古代文学中的重要地位。

《鹧鸪天·暮春》不仅是一首表现自然美景和人文情感的词作,更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魅力,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面对生活变迁时的智慧和勇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