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种相思千种恨。早是伤春,那更春醪困。薄幸辜人终不愤,何时枕畔分明问。
懊恼风流心一寸。强醉偷眠,也即依前闷。此意为君君不信,泪珠滴尽愁难尽。
蝶恋花 · 百种相思千种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蝶恋花·百种相思千种恨》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所创作的一首词。下面是对这首词的详细介绍:
诗词原文:《蝶恋花·百种相思千种恨》上片“百种相思千种恨,早是伤春,那更春醪困。”写一个多情女子对薄幸情郎的怨而不怒的复杂情感。下片“懊恼风流心一寸,强醉偷眠,也即依前闷。”表现女主人公懊恼、烦闷、愁苦、失望的情绪。
创作背景:欧阳修为人正直,在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曾上书皇帝,要求改变朝廷政策,以恢复国家元气,但未被采纳。他回到朝中担任翰林学士,但很快因政治上的失误再次被贬。这些经历使他在作品中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感。《蝶恋花·百种相思千种恨》的创作时间是在仁宗皇祐二年(1050年),此时欧阳修为翰林学士,结束了多年的任职生涯,回到了朝廷。
诗词鉴赏:“百种相思千种恨”一句描绘了女主人公的深情和复杂情绪。这种情感既包含了对春天到来的忧伤,也包括了因为薄情寡义的情郎而产生的不满和愤怒。同时,这句也反映了当时社会风气中女性地位低下、感情不自由的现象。
《蝶恋花·百种相思千种恨》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作品,更是一曲反映宋代社会风貌和女性命运的悲歌。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和理解,可以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及其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