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用太白韵

清溪咽。霜风洗出山头月。山头月。迎得云归,还送云别。
不知今是何时节。凌歊望断音尘绝。音尘绝。帆来帆去,天际双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清澈的溪水呜咽着,霜风吹散了云洗出山头的月亮。山头的月亮,将云迎接回来,又将云送走。不知道今天是什么时节。在凌霄台上眺望,没有音信。帆船来来往往,天边是帝王的住所。

介绍

《忆秦娥·用太白韵》是北宋词人李之仪的词作。这首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不仅展现了作者的个人情感,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动荡局势。下面将详细解读这首词:

  1. 词作背景
  • 作者介绍:李之仪是宋代的一位重要词人,他的文学成就在当时及后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 创作时间:据记载,此词作于北宋时期,具体年份不详,但可以肯定的是,这首词是在金兵攻陷汴京的背景下所创作的。
  • 词题解读:《忆秦娥·用太白韵》中“用太白韵”指的是模仿唐代诗人李白的《忆秦娥》,而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正是受到战乱影响,流离失所的心境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
  1. 词作内容解析
  • 上片写景:词的开头描绘了清溪、霜风和山头的明月,营造了一个宁静而又稍带凄凉的夜晚景象。这里的“山头月”,不仅仅是自然景观的描述,更象征着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寂寥。
  • 下片抒情:“不知今是何时节”,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和世事变迁的迷茫。紧接着的“凌歊望断音尘绝”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迷茫感,暗示了作者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和对过往的怀念。
  • 结尾意境:“帆来帆去,天际双阙”以帆船的来回比喻人生的无常,以及政治中心的遥远和无法触及,反映出作者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境遇的深刻感慨。
  1. 文学价值与影响
  • 词作风格:这首词以其精炼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展示了宋代文人词的特点,即在细腻的描写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感悟。
  • 文化意义:从文化角度来看,《忆秦娥·用太白韵》不仅是一首反映个人情感的词作,也是北宋末年社会动荡和文化碰撞的产物,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 启示与反思:此词通过个人情感的抒发,引发了人们对时代变迁、个人命运和国家兴衰的思考,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李之仪的《忆秦娥·用太白韵》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词作,更是北宋晚期社会动荡时期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同时也能够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深度。

注解

凌歊(xiāo):即凌歊台。南朝宋孝武帝曾登此台,并筑离宫于此,遗址在今当涂县西。

双阙(jue):古代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用的楼,代指帝王的住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