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珠帘 · 栽竹

翠虬夭矫拿苍玉。飞来到、吾庐溪湾山麓。一笑忽相逢,更解包投宿。
北池之畔西墙曲,与主人、呼青吸绿。恨我,无天寒翠袖,共倚修竹。
每遇飞雪萧萧,更惊风摵摵,清标可掬。更与月同来,无半点尘俗。
冬有寒梅闲相伴,春亦有、幽兰相逐。香足。才露下霜飞,又有秋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真珠帘·栽竹》是王质于宋代创作的一首词。以下是对该作品的介绍:

  1. 作者简介
  • 王质,字景文,号雪山,郓州人,后徙兴国。他以进士及第,官至太学正。王质的诗词创作丰富多样,包括《雪山集》《绍陶录》《诗总闻》等。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脱俗,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1. 诗词原文
    翠虬夭矫拿苍玉。飞来到、吾庐溪湾山麓。一笑忽相逢,更解包投宿。北池之畔西墙曲,与主人、呼青吸绿。恨我,无天寒翠袖,共倚修竹。每遇飞雪萧萧,更惊风摵摵,清标可掬。更与月同来,无半点尘俗。冬有寒梅闲相伴,春亦有、幽兰相逐。香足。才露下霜飞,又有秋菊。

  2. 诗词赏析

  • 该词开篇即用富有想象力的笔触描写了小龙和苍竹相遇的情景,营造出一幅奇幻的画面。“翠虬夭矫拿苍玉”中的“翠虬”形容竹叶翠绿色的弯曲形态,而“苍玉”则暗指竹节的坚硬,整体上展现了竹的独特韵味。
  • 接着,词人通过“一笑忽相逢”表达出人与竹子之间意外相遇的喜悦之情,以及“共倚修竹”的和谐画面。这种表现方式不仅体现了作者对竹子的喜爱,也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
  • 在描述中,“每遇飞雪萧萧”,不仅描述了自然环境,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超然。而“更与月同来,无半点尘俗”则进一步凸显了作者所追求的高洁人格。
  • 最后,通过对“冬有寒梅闲相伴,春亦有、幽兰相逐”的描述,词人展现了春天里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也寓意着生命的循环与更新。整首词既展现了竹子的自然美,又融入了作者的情感世界,使得这首词成为一首意境深远、情感丰富的作品。它不仅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也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自然、追求高洁的人生态度。

综上所述可知,《真珠帘·栽竹》是宋代王质的一首词作,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与欣赏,不仅能够感受到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对生活哲理的思考,还能进一步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