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 九日双溪楼

不惜黄花插满头,花应却为老人羞。年年九日常拚醉,处处登高莫浪愁。
酬美景,驻清秋,绿橙香嫩酒初浮。多情雨后双溪水,红满斜阳自在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鹧鸪天·九日双溪楼》是宋代词人韩元吉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作品的具体介绍:

  1. 诗词原文
    不惜黄花插满头。花应却为老人羞。年年九日常拼醉,处处登高莫浪愁。酬美景,驻清秋。绿橙香嫩酒初浮。多情雨后双溪水,红满斜阳自在流。

  2. 诗意解析

  • 珍惜时光:“不惜黄花插满头”表达了作者愿意用鲜花来装饰自己的头发,显示了他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 自嘲与自省:“花应却为老人羞”可能反映了一种自嘲和自省的情绪,认为花儿应该属于年轻人。
  • 庆祝生活:“年年九日常拚醉”描绘了作者在每年的九月九日都努力寻找酒足饭饱的快乐,而不愿浪费时间去忧愁。
  • 赞美自然:“酬美景,驻清秋”赞美了秋天的美景,并强调了秋天的美好能够留住时间。
  • 享受生活细节:“绿橙香嫩酒初浮”描述了品尝美味的饮料和欣赏自然的愉悦时刻。
  • 乐观豁达:“多情雨后双溪水,红满斜阳自在流”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1. 创作背景
    《鹧鸪天·九日双溪楼》创作于南宋时期,公元1188年,即南宋孝宗淳熙十五年。此时距离靖康之变已过去数十年,南宋朝廷偏安一隅,词人好友辛弃疾因主张北伐而被排斥在权力中心之外。这种背景下,韩元吉通过这首词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生活的豁达心态。

《鹧鸪天·九日双溪楼》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词,同时也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理解,可以更好地把握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从而更全面地认识中国古代文学的丰富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