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郎神 · 近时厌雨

近时厌雨,喜午日、放开天日。不用辟兵符,从今去也,管定千祥万吉。已报甘泉新捷到,况更是、年丰堪必。任景物换来,蛙鸣蝉噪,耳边口煎唧。
洋溢。尽教愿乞,兵厨闲秩。看恰好园池,随宜亭榭,人道瀛洲压一。且恁浮沉,奈何衰悴,惟怕牧之名毕。安得去,占却三神绝顶,瑞芝同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二郎神·近时厌雨》是宋代诗人吴潜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现了词人的情感世界与人生哲学。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词作原文
    近时厌雨,喜午日、放开天日。不用辟兵符,从今去也,管定千祥万吉。已报甘泉新捷到,况更是、年丰堪必。任景物换来,蛙鸣蝉噪,耳边煎唧。洋溢。尽教愿乞,兵厨闲秩。看恰好园池,随宜亭榭,人道瀛洲压一。且恁浮沈,奈何衰悴,惟怕牧之名毕。安得去,占却三神绝顶,瑞芝同拾。

  2. 作者介绍
    吴潜(1195—约1262年),字伯尚,号履斋,汉族,浙江崇德人。南宋著名文学家,与文天祥、杨万里、陆游并称为“宋四家”。他的词作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派的气势磅礴,也有婉约派的情感细腻,在南宋词坛上占有重要地位。

  3. 词作鉴赏

  • 词中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近时厌雨,喜午日、放开天日”一句,直接点明了作者因雨后初晴的喜悦之情。“不用辟兵符,从今去也,管定千祥万吉”,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向往和平的生活态度。
  • “已报甘泉新捷到,况更是、年丰堪必”两句,不仅表达了对国家军事胜利的喜悦,同时也体现了对丰收的期待,展现了作者对于国泰民安的理想追求。
  • 词作中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景物描绘,如“任景物换来,蛙鸣蝉噪,耳边煎唧”等句,生动地展现了夏日景象,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炎热而热闹的氛围之中。
  • 整体而言,《二郎神·近时厌雨》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作品,更是一部反映社会风貌和时代精神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和对生活态度的抒发,展示了作者深刻的人文关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1. 历史背景与社会影响
  • 《二郎神·近时厌雨》的创作背景是在南宋时期,这个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国家面临着外患与内忧的双重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词人通过自己的作品表达了对和平与安定的追求,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此词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其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被后人传诵不衰。它不仅体现了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和价值观念。
  • 吴潜的这首词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的语言精炼,结构严谨,既体现了宋词的豪放特点,又融入了婉约的细腻之美,堪称宋词中的佳作。

《二郎神·近时厌雨》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词作,更是一部蕴含深刻哲理、展示宋代文人精神风貌的文学作品。它不仅是研究宋代文学的重要资料,也为人们提供了欣赏古典诗词的绝美之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