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 即景

风信花残吹柳絮。柳外池塘,乳燕时飞度。漠漠轻云山约住,半村烟树鸠呼雨。
竹院深深深几许。深处人闲,谁识闲中趣。弹彻瑶琴移玉柱,苍苔满地花阴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蝶恋花·即景》是清代诗人袁绶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描绘了作者重游旧日游冶之地的景象与感受,展现了一幅生动而富有情感的画面。下面将详细解读这首词:

  1. 作品原文
    重到旧时游冶处,花底无人,花外流萤语。翠幌低垂深院宇,落红几片随风舞。依旧雕栏横玉础,一角斜阳,渐下西窗去。惹起新愁纷似絮,和云直到天涯住。

  2. 创作背景

  • 袁绶(1795—1866),字紫卿,浙江钱塘人,是南平知县袁通的女儿,同时也是上元吴国俊的妻子。她聪慧过人,受到家学的影响,工于诗词,著有《瑶华阁词》等作品,被收录在《小檀栾室汇刻闺秀词》中。
  • 袁绶的词作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画面著称,其词风继承了宋代以来的婉约派传统,同时融入了个人的独特风格。
  1. 主题内容
  • 词的上阕“重到旧时游冶处”描写了作者重游往昔游乐之所的场景,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追忆。
  • “花底无人,花外流萤语”则通过描绘深夜花丛中无人的宁静景象和空中流萤闪烁的幽美画面,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伤的氛围。
  • “翠幌低垂深院宇”进一步展现了深院之中的情景,其中“翠幌”指代深红色的帘幕,“低垂”形容其姿态优雅,“沉院宇”则给人一种幽深、静寂的感觉。
  • “落红几片随风舞”描绘了落花飘散的美丽景象,同时“随风舞”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 “依旧雕栏横玉础”则是对旧景的再次描绘,通过“依旧”二字传达了一种不变的情感和记忆。
  • “一角斜阳,渐下西窗去”描写了夕阳西下的场景,暗示着一天的结束和即将到来的夜晚。
  • “惹起新愁纷似絮”表达了因怀旧而产生的新忧愁,如同纷乱的絮状物一般难以排解。
  • 结尾部分“和云直到天涯住”则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愁绪比作云朵,直至遥远的天涯,表达了对远方的无尽思念和牵挂。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词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如“花底无人”、“花外流萤”等,营造出一种静寂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
  • 语言风格:词的语言清新脱俗,既有婉约派的传统韵味,又不乏个性的展现。
  • 情感表达:词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变化,从最初的怀旧与回忆,到后来的新愁与牵挂,情感层次丰富且深刻。
  1. 文化价值
  • 历史价值:作为清朝末年的文学作品,它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个人情感,具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
  • 文学价值:作为清代女性词人的代表作品之一,其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展示了清代女性词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追求。
  • 情感价值:该词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描绘,传递了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具有较高的情感价值。

《蝶恋花·即景》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词作,更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理的作品。通过对该词的解读,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学的魅力和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