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地风抛市井声,病夫危坐了清明。
一帘晚日看收尽,杨柳微风百媚生。
清明二绝(其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清明二绝·其二》是陈与义在南宋时期创作的一首描写清明时节自然景象及个人心境的七言绝句。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清明节日的感慨以及对周围环境的感受,同时也体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对生活的热爱。
陈与义是宋代杰出的诗人,以其词作和诗歌闻名于世。他的诗多关注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他的词作存世数量有限,但其风格独特,深受后世赞誉。陈与义生于1090年,卒于1138年,北宋末年至南宋初期,是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
从文学角度来看,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首句“卷地风抛市井声,病夫危坐了清明”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风声比作能够抛送喧嚣的市井声音,形象生动地刻画了清明节气的特点。次句“一帘晚日看收尽,杨柳微风百媚生”则通过夕阳西沉和微风中杨柳的姿态,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春日黄昏场景。整首诗语言简洁而富有画面感,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传达出诗人的内心情感。
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特征。陈与义生活在南宋初年,此时社会动荡不安,但他在诗中并未直接表达出对政治动荡的恐惧或忧虑,而是更多地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清明二绝·其二》作为陈与义的代表作品之一,不仅是其个人艺术成就的体现,也是宋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鉴赏,不仅能够深入了解陈与义的诗歌创作风格,也能够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