娑婆苦,光影急如流。宠辱悲欢何日了,是非人我几时休。生死路悠悠。
三界里,水面一浮沤。纵使英雄功盖世,只留白骨掩荒丘。何似早回头。
望江南 · 娑婆苦
介绍
《望江南·娑婆苦》是一首文学作品,由宋代诗人吴潜创作。下面将简要介绍这首作品:
作者介绍:吴潜,字毅夫,号竹坡居士,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词人。他出身于一个世代书香的家庭,自幼聪颖好学,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吴潜的诗词作品多以抒情为主,表达了他对人生、自然和时事的深刻感悟。他的作品中既有豪放派的风格,也有婉约派的柔情,体现了宋代文学的多样性。吴潜一生仕途坎坷,但始终坚持自己的文学追求,其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作品原文:
娑婆苦,苦不破,破却娑婆无觅处。
浮名浮利,虚苦劳神。
叹世几时已,算来一梦非。
歌笑安能极?愁来只自知。作品背景:《望江南》为宋词中常见的一种体裁,通常由三片组成,每片十句,共三十句。这种体裁以其结构规整、韵律和谐而著称,非常适合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吴潜的《望江南·娑婆苦》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对人生苦难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名利得失的超然态度。
主题思想:该作品主要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虚幻。诗中写道“娑婆苦,苦不破”,意味着世间的苦难是无穷无尽的,而打破这些苦难的途径似乎并不明确。接下来的句子进一步强调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的主题,即人们往往沉迷于短暂的名利之中,而忽视了内心的真正需求和精神的充实。诗中提到“叹世几时已,算来一梦非”,揭示了对现实世界的无奈与感慨。最后,“歌笑安能极?愁来只自知”则表达了人在欢愉之时难以自持,悲伤之时独自承受的情感体验。
艺术特色:吴潜在这首诗中的用词精炼,意境深远。他运用了许多象征和比喻,使得诗歌不仅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还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例如,“浮名浮利,虚苦劳神”中的“浮名”和“浮利”象征着表面的荣耀和短暂的利益,“虚苦劳神”则表达了为了追求这些而付出的代价。此外,诗歌中的对比手法,如“叹世几时已,算来一梦非”,也使得整首诗更加引人深思。
影响评价:这首诗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望江南》作为宋词中的名篇,被广泛传颂和研究。它不仅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及文人士大夫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同时,它也启示着人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寻找内心的平静和平衡。
《望江南·娑婆苦》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反映人生哲理、揭示心灵深处的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容,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篇章,值得读者细细品味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