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铭

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 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尊高年,所以长其长 。慈孤弱,所以幼其幼。圣其合德,贤其秀也。凡天下疲癃残疾,茕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于时保之,子之翼也。乐且不懮,纯乎孝者也。违曰悖德,害仁曰贼。济恶者不才,其践形唯肖者也。知化则善述其事,穷神则善继其志。不愧屋漏为无忝,存心养性 为匪懈。恶旨酒,崇伯子之顾养。育英才,颍封人之赐类。不弛劳而厎豫,舜其功也。无所逃而待烹,申生其恭也。体其受而归全者,参乎﹗勇于从而顺令者,伯奇也﹗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懮戚,庸玉汝于成也。存吾顺事,没吾宁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西铭》是北宋张载创作的一首著名作品,属于《正蒙·乾称篇》的一部分

张载作为宋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他的《西铭》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哲学观点,在儒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深入介绍《西铭》:

  1. 《西铭》的文学背景
  • 作者介绍:张载,字子厚,世称横渠先生。他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哲学家,与二程(程颐、程颢)并称为“北宋三大思想家”。他的主要哲学著作有《正蒙》《易传》《诗传》等,其中《正蒙·乾称篇》收录了多篇重要的哲理性文章,而《西铭》则是其中之一。
  • 时代背景:《西铭》的创作时间虽不明确,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产生于北宋时期,当时社会正处于动荡变革之中,儒学思想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张载作为儒家学者,其思想深受传统儒学影响,同时也吸收了一些道家和佛家的思想元素,形成了自己独到的哲学体系。
  1. 《西铭》的主题内容
  • 宇宙观:《西铭》提出“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的观点,强调宇宙万物都是一个整体,人应当顺应自然规律,与天地同呼吸,共命运。
  • 人际关系:“民胞物与”是《西铭》中的核心思想,主张人应当视万物如己出,关心他人的疾苦,把天下苍生视为同胞兄弟,这种思想体现了儒家仁爱精神的核心理念。
  • 人生态度:《西铭》提倡乐天知命的人生态度,认为人应当顺从天命,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这种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文人墨客都曾从中汲取灵感。
  1. 《西铭》的艺术特色
  • 简洁明快:《西铭》篇幅不长,语言简练,寓意深刻,体现了张载作为思想家的卓越文采。
  • 象征手法:《西铭》通过“天地”、“父母宗子”、“大君大臣”等象征性词汇,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秩序和家族伦理的理解。
  • 情感真挚:张载在《西铭》中表达了深厚的家庭情感和个人道德责任,这种情感的真挚表达使得作品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1. 《西铭》的现实意义
  • 社会和谐:《西铭》所倡导的“民胞物与”思想,对于当今构建和谐社会仍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鼓励人们关注弱势群体,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 道德修养:作品中提出的“存,吾顺事;没,吾宁也”的观念,提醒人们在面对生死无常时,应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这有助于个人道德修养的提升。
  • 文化传承:《西铭》作为儒学经典文献之一,其思想精髓被后世学者广泛研究和引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张载的《西铭》不仅在文学上具有很高的价值,更在哲学和社会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不仅是儒家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西铭》的学习与研究,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