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近 · 箫鼓却微寒

箫鼓却微寒,犹是芳菲时节。分付塞鸿归后,剩一钩寒月。
双垂锦幄谢残枝,馀香恋衣结。又被鸟声呼醒,似征鞍催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好事近·箫鼓却微寒,犹是芳菲时节》是宋代诗人舒亶的一首词作,全文如下:箫鼓却微寒,犹是芳菲时节。分付塞鸿归后,剩一钩寒月。双垂锦幄谢残枝,馀香恋衣结。又被鸟声呼醒,似征鞍催发。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春末夏初、万物复苏的画面。词中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季节更迭之际的自然景象,通过对箫声与月色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词的开头“箫鼓却微寒,犹是芳菲时节”直接点明了时间背景——春季末梢。这种描述不仅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转,也表达了一种对逝去季节的感伤和对当前时节的珍惜。紧接着,“分付塞鸿归后,剩一钩寒月”两句运用“分付”这一动作词,将塞鸿的形象拟人化,使其仿佛知晓季节变换,归来报时的景象生动而富有画面感。同时,月亮的出现象征着夜晚的来临,也为接下来的描写奠定了基础。

“双垂锦幄谢残枝,馀香恋衣结”两句则转入对具体景物的描写。这里的“锦幄”,可能是指春天里繁花似锦的场景,而“残枝”则暗示了季节的转换带来的凋零之感。这种对比不仅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与脆弱,也反映了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最后,“又被鸟声呼醒,似征鞍催发”两句,则通过鸟鸣和征鞍的形象,传达了作者对即将到来的旅程或使命的期待与不舍。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整首词显得更加丰富和深刻。

《好事近·箫鼓却微寒,犹是芳菲时节》不仅是一首表现自然美景的诗作,更蕴含着作者对生活哲理的感悟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通过对春天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生命轮回的深刻理解,使得这首词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佳作之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