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二首(其一)

白发萧萧卧泽中,只凭天地鉴孤忠。
阨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空。
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书愤二首(其一)》是南宋著名诗人陆游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深忧虑和悲壮情怀。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创作背景
  • 时间背景:这首诗作于南宋宁宗庆元三年春天,当时陆游已73岁,他在故乡领取祠禄已经八年。
  • 个人背景:陆游在中年时期曾有过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但现实却是壮志难酬,这种内心的矛盾和苦闷常常在诗中表露出来。
  1. 诗句解析
  • “白发萧萧卧泽中”:这句描述了陆游年迈的外貌和内心的孤独。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保持着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对国家的忠诚。
  • “只凭天地鉴孤忠”:陆游认为自己的忠诚如同天经地义,但他的忠诚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和回报。这种情感在他的诗歌中反复出现,反映了他对自己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反思。
  • “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空”:这里用苏武和张巡的典故来表达自己虽然身处困境,但仍然坚守信念,不愿屈服于强权之下的决心。
  • “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通过描绘昔日繁华景象的衰败,诗人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时局动荡的感慨。
  •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尽管年迈体弱,陆游仍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希望能够为国家、为民族作出贡献。
  1. 主题思想
  • 忧国忧民:陆游的诗歌中充满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他的诗作不仅是对个人遭遇的抒发,更是对整个时代的思考和担忧。
  • 壮志未酬:陆游一生渴望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但最终未能如愿,这种失落感在他许多诗篇中都有体现。
  • 忠贞不渝:陆游以其坚贞的爱国情操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他的诗歌展现了一种超越个人生死的崇高精神。
  1. 艺术特色
  • 意象丰富:陆游善于运用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如上林苑、洛阳宫等,这些意象不仅美化了诗歌,还增添了诗歌的历史感和文化内涵。
  • 语言精炼:陆游的语言简洁明快,善于用朴素无华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使读者能够直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 情感深沉:陆游的诗歌情感深沉,无论是对国家的忧虑还是对个人的感慨,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书愤二首(其一)》不仅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部反映时代背景、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陆游的人格魅力和文学成就,同时也可以体会到那个时代的文人对于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和责任担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