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太师收晋贤十四帖。武帝、王戎书若篆籀,谢安格在子敬上。真宜批帖尾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李太师收晋贤十四帖。武帝、王戎书若篆籀,谢安格在子敬上。真宜批帖尾也。
宋米芾《李太师帖》。纸本,行书,纵25.8厘米,横31.3厘米。现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该帖约书于元祐二年(1087年)。与《叔晦帖》、《张季明帖》合装为《三帖》一卷,为米芾行书中的精品。项元汴认为米芾此帖书风与王羲之相近。米芾的书法的确得力二王最多。但与二王父子书法又有不同,王羲之法度紧敛古质蕴藉内含;而王献之的笔致则是散朗妍妙,俊逸姿媚。米芾的天资个性于王献之较为相近,所以,米芾的结体,用笔中多可以见王献之的风骨。如本帖即娴熟运用了动静、粗细结合的布置,使其整体得到了完善的对比和呼应。
籀(zhòu):汉字的一种字体,因著录于《史籀篇》而得名,又叫大篆(或金文)。原帖中“籀”字写作“榴”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