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务倥偬,未遑修候。恭惟台履康吉,伏冀为国自珍!
近得谍报,知逆豫既废,虏仓卒未能镇备,河、洛之民,纷纷扰扰。若乘此兴吊伐之师,则克复中原,指日可期,真千载一期也!乃庙议迄无定算,倘迟数月,事势将不可知矣!窃惟阁下素切不共之愤,熟筹恢复人才。乞于上前力赞俞旨,则他日廓清华夏,当推首庸矣。
轻渎清严,不胜惶汗!
飞再顿首。
遗札
译文
军中事务急迫,以前没有时间问候您。满怀敬意地祝愿您生活幸福如意,希望您为了国家自己多多保重。
近来得到探子的报告,知道逆贼刘豫已被废黜,金军仓卒间没有能够完全控制住局面。黄、洛二河流域金伪统治区人民,纷纷揭竿而起。如果乘这机会起兵抚慰人民、讨伐金国侵略者,那么收复中原之地,指日可待。这真是千载难逢的好时机呀!可是朝廷商议至今还没有拿定主意,倘若再拖延几个月,局势的发展就将难以预料了。我私下认为您平素怀着与金国侵略者不共戴天的刻骨仇恨,是一个对收复失地已深思熟虑的杰出人才。希望您能在皇上面前极力促成兴师讨伐的御旨,这样,今后澄清宇内、统一华夏,您就将被公推为首功了。
轻率地亵渎您的清静和威严,我感到十分惶恐因而汗流浃背。
岳飞再次布礼。
介绍
《遗札》是一本由傅斯年撰写的关于个人书信和私人文献的书籍,其中包含了他对亲友和各类机关的私人信件,以及公务书札。以下是对《遗札》的介绍:
- 内容构成:《遗札》主要收录了傅斯年致亲友及各类机关的私人、公务书札,涵盖了与蔡元培、罗家伦、胡适、李济、顾维钧、李四光等各界著名人物的往来信件。这些书信不仅记录了傅斯年的生平事迹,还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背景,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 出版影响:《遗札》的出版,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书中提供的大量珍贵原始文献,以中研院史语所所藏“傅斯年档案”、“史语所档案”为主,兼取其他公开出版物,为研究傅斯年及其时代提供了重要的资料依据。
- 学术意义:《遗札》中的书信不仅是私人交往的工具,也是研究中国现代史尤其是民国时期的重要史料。通过书信可以窥见傅斯年的思想变化、政治立场以及他与不同人物之间的互动和关系。
《遗札》是一本极具历史价值的文献集,它不仅保存了大量的私人信件,还为我们提供了一扇观察和理解那个时代的重要窗口。通过对这些书信的深入阅读和研究,读者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傅斯年的人生轨迹,还能从中汲取到深刻的历史经验和智慧。
注解
遗札:作于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伪齐傀儡皇帝刘豫被废黜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具体时间不详。收信人当为南宋朝廷当权主战能进言者,具体是谁亦不详。故称“遗札”。
倥偬(kǒngzǒng):急迫。
遑:闲暇。
修候:进行问候。
恭:表敬语。
惟:思,祝愿。
台:表敬语。
履:步履,指生活。
康吉:安康吉祥。
冀:希望。
珍:珍重。谍报:探子的报告。
逆豫:逆贼刘豫。
镇备:镇压、控制完备。
河、洛:黄河与洛河,此指二河流域地区,即宋朝被金、伪齐占据的失地。
纷纷扰扰:动荡不安。
吊伐:吊民伐罪,即抚慰人民、讨伐有罪之人。
期:待。
一期:一遇。
乃:连词,而。
庙议:庙堂之上的谋议。
庙堂,指朝廷。
迄:至今。
事势:事情发展趋势。
阁下:敬称。唐赵璘《因话录·五》“古者三公开阁,郡守比古之侯伯,亦有阁,所以书题有阁下之称……今又布衣相呼,尽日阁下。”
切:动词,深切地感到。
不共之愤:不共戴天的义愤。
筹:筹划。
恢复:收复失地。恢,扩大。复,回复。
上前:皇帝面前。
力赞:极力促成。
俞旨:即御旨。
廓清:肃清。
首庸:首功。
渎:亵渎。
清严:清静威严。
不胜:承受不了。
惶汗:惶恐流汗。
再拜:二次行拜礼,这是行重礼。
赏析
王彬《古代散文鉴赏词典》王玉麟:“……报国激情溢于言表……这篇短简不过百十字,却写得言词恳切,充满昂扬健武的气概。直截了当、屡用感叹之语,尤其是文字之洗炼而畅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