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秋

千里南云度塞鸿,秋容无迹淡平空。
人间玉岭清宵月,天上银河白昼风。
潘赋登山魂易断,楚歌遗佩怨何穷。
往来未若奇张翰,欲鲙霜鲸碧海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诗中的秋意与哲思

在唐代诗人王初笔下,《书秋》不仅仅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色的七言律诗,它更是一种对生命哲理的深刻探讨。通过这首诗,读者能够领略到王初深邃的诗学造诣和独特的艺术眼光。

“千时南云度塞鸿,秋云无迹淡平空。”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秋天景色图,诗人用“南云”象征时间的流逝,而“塞鸿”则代表着远方的旅人或游子。这种自然景象的描写,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时光飞逝的感慨。

“人间玉岭清霄月,天上银河白昼风。”此句通过“玉岭”和“白昼风”等意象,构建了一幅高远、纯净的画面。诗人借此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对现实生活的超脱。

“潘赋登山魂易断,楚歌送佩怨何穷。”这里,“潘赋”和“楚歌”分别指代古代两个著名的诗歌形式,反映了诗人对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对古人情感的细腻捕捉。而“魂易断”和“怨何穷”则传达了一种深刻的情感体验,使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无奈。

“往来未若奇张翰,欲脍霜鲸碧海东。”最后一句诗,诗人以历史上的人物张翰为比,表明自己的志向和追求。同时,“欲脍霜鲸碧海东”展现了诗人豪迈的气概和远大的志向。

《书秋》不仅展示了王初对秋天景色的细腻描绘,还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通过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思考,诗人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追问以及对美好理想的向往。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我们理解中国古代诗歌美学的重要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