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念忘怀心晏如,随宜生计不求馀。
汲泉自溉新栽竹,借本重添旧欠书。
唯仰酒杯相慰暖,敢嗟容鬓渐凋疏。
澄波桥北多嫌远,少有交朋到我居。
昉著灸数朝废吟累日继披佳什莫匪正声亦贡七章补为十首学颦之诮诚所甘心 其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昉著灸数朝废吟累日继披佳什莫匪正声亦贡七章补为十首学颦之诮诚所甘心其六》是唐代诗人李昉的作品。此诗作于唐末,作者在唐僖宗乾符年间(公元874—879年)曾一度入仕,官至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封晋国公。
李昉是一位博学的才子,他不仅精通经史子集等学问,还擅长诗歌创作,其作品多以议论为主,兼有叙事、写景和抒情的手法。他的诗歌语言流畅、意境优美,深受读者喜爱。
在这首诗中,李昉表达了自己对于文学创作的热爱和执着。他写道:“昉著灸数朝废吟累日继披佳什”,意思是说,李昉虽然历经多次朝代更迭,但仍然坚持不懈地写作诗歌,每天花费大量时间翻阅和欣赏优秀的作品。这里的“佳什”指的是优秀的诗歌作品,而“灸数朝”则是指经历了多个朝代的变迁。
李昉又写道:“莫匪正声亦贡七章补为十首”,意思是说,他虽然没有直接献上自己的诗词作品,但却通过其他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文学才华。这里所说的“七章”可能是指他曾经撰写的七篇诗文,而“十首”则是指后来补充的十首诗文。
李昉写道:“学颦之诮诚所甘心”,意味着他对于被嘲笑为“学颦”的态度非常坦然和接受。这里所说的“颦”可能是指模仿他人的动作或表情,而“学颦之诮”则是指被嘲笑为模仿别人的风格而缺乏独创性。
这是一首表现了李昉对文学创作的热爱、执着和自信的诗歌。他的诗歌语言流畅、意境优美,深受读者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