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后作呈秘阁侍郎

节辰才过一阳生,草树依依已有情。
杨柳莫嫌凋旧叶,牡丹还喜动新萌。
潜惊绿竹微添翠,暗觉幽禽渐变声。
从此日长天又暖,时时独入小园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冬至后作呈秘阁侍郎》是中国宋朝的一首诗,作者为李昉。该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在冬至之后所感受到的生命与自然的感悟。下面将详细探讨《冬至后作呈秘阁侍郎》的创作背景、艺术特色及其文学价值:

  1. 创作背景
  • 作者李昉:李昉(925年-996年),字明远,深州饶阳人,五代至北宋初年的名相与文学家。李昉的仕途颇为显赫,曾担任后汉时期的进士,并历任多个要职。
  • 作品出处:李昉的这首诗名为《冬至后作呈秘阁侍郎》,是其于某个冬至过后所作的一首表达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的诗作。
  1. 内容赏析
  • 诗意描绘:诗中“节辰才过一阳生”表达了冬至之后,春天的阳气开始萌生的景象。接着以“草树依依已有情”描写自然界草木对春暖的回应。“杨柳莫嫌凋旧叶,牡丹还喜动新萌”则描绘了植物的不同生态反应,杨柳不因旧叶凋零感到不快,而牡丹却因新芽的生长而欢愉。
  • 意象选择:诗歌中选用了杨柳和牡丹作为象征,分别暗示着生命循环与新生的意涵。杨柳的“莫嫌凋旧叶”,暗喻即便面临衰败也要保持从容;牡丹的“尚喜动新萌”则传达了生命力的勃发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1.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巧妙地将人物的情感与大自然的变化融为一体,展现了诗人内心的世界以及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 修辞运用:李昉在诗中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对比、拟人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例如,“莫嫌”和“尚喜”的对比突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而“微添翠”与“变声”则形容了细微的自然变化。

《冬至后作呈秘阁侍郎》不仅是一首反映季节变迁的诗作,更是李昉对生活感悟和自然哲理的深刻表达。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不仅能够领略到宋代诗歌的魅力,还可以从中汲取关于生命态度和自然哲学的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