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辰才过一阳生,草树依依已有情。
杨柳莫嫌凋旧叶,牡丹还喜动新萌。
潜惊绿竹微添翠,暗觉幽禽渐变声。
从此日长天又暖,时时独入小园行。
注释:冬至过后才过一天,阳气已经生发,草树依依有情。不要嫌弃杨柳凋落旧叶,牡丹喜欢动新萌。绿竹悄悄增添翠色,幽禽渐渐改变声音。从此日子变长天又暖和,我常常独自进入小园漫步。
赏析:诗人在冬至后的日子开始作诗,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期待,对大自然的赞美,以及自己的内心感受。
节辰才过一阳生,草树依依已有情。
杨柳莫嫌凋旧叶,牡丹还喜动新萌。
潜惊绿竹微添翠,暗觉幽禽渐变声。
从此日长天又暖,时时独入小园行。
注释:冬至过后才过一天,阳气已经生发,草树依依有情。不要嫌弃杨柳凋落旧叶,牡丹喜欢动新萌。绿竹悄悄增添翠色,幽禽渐渐改变声音。从此日子变长天又暖和,我常常独自进入小园漫步。
赏析:诗人在冬至后的日子开始作诗,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期待,对大自然的赞美,以及自己的内心感受。
西园闷杀雪髯翁出自《依韵和残春有感》,西园闷杀雪髯翁的作者是:李昉。 西园闷杀雪髯翁是宋代诗人李昉的作品,风格是:诗。 西园闷杀雪髯翁的释义是:西园闷杀雪髯翁:指在春意已逝、景色萧条的西园中,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因春光不再而感到郁闷与惆怅。 西园闷杀雪髯翁是宋代诗人李昉的作品,风格是:诗。 西园闷杀雪髯翁的拼音读音是:xī yuán mèn shā xuě rán wēng。
韶景欲留留不住出自《依韵和残春有感》,韶景欲留留不住的作者是:李昉。 韶景欲留留不住是宋代诗人李昉的作品,风格是:诗。 韶景欲留留不住的释义是:时光美好却无法挽留。 韶景欲留留不住是宋代诗人李昉的作品,风格是:诗。 韶景欲留留不住的拼音读音是:sháo jǐng yù liú liú bù zhù。 韶景欲留留不住是《依韵和残春有感》的第7句。 韶景欲留留不住的上半句是:野草连门路近通。
野草连门路近通出自《依韵和残春有感》,野草连门路近通的作者是:李昉。 野草连门路近通是宋代诗人李昉的作品,风格是:诗。 野草连门路近通的释义是:野草连门路近通:指野草丛生,门前的路变得近在咫尺,易于通行。这句诗描绘了春天到来,草木生长旺盛的景象。 野草连门路近通是宋代诗人李昉的作品,风格是:诗。 野草连门路近通的拼音读音是:yě cǎo lián mén lù jìn tōng。
娇莺绕树声初老出自《依韵和残春有感》,娇莺绕树声初老的作者是:李昉。 娇莺绕树声初老是宋代诗人李昉的作品,风格是:诗。 娇莺绕树声初老的释义是:娇莺绕树声初老:指娇艳的莺鸟绕着树飞翔,其鸣叫声中似乎透露出一丝衰老的感觉。这里以莺鸟的鸣声象征时间的流逝和青春的逝去。 娇莺绕树声初老是宋代诗人李昉的作品,风格是:诗。 娇莺绕树声初老的拼音读音是:jiāo yīng rào shù shēng chū
牡丹和露泣残红出自《依韵和残春有感》,牡丹和露泣残红的作者是:李昉。 牡丹和露泣残红是宋代诗人李昉的作品,风格是:诗。 牡丹和露泣残红的释义是:牡丹含露,似在哭泣残破的红色花瓣。 牡丹和露泣残红是宋代诗人李昉的作品,风格是:诗。 牡丹和露泣残红的拼音读音是:mǔ dān hé lù qì cán hóng。 牡丹和露泣残红是《依韵和残春有感》的第4句。 牡丹和露泣残红的上半句是: 杨柳带烟颦细绿
杨柳带烟颦细绿出自《依韵和残春有感》,杨柳带烟颦细绿的作者是:李昉。 杨柳带烟颦细绿是宋代诗人李昉的作品,风格是:诗。 杨柳带烟颦细绿的释义是:杨柳带着轻烟般淡淡的忧愁,细嫩的枝条呈现出青绿色。 杨柳带烟颦细绿是宋代诗人李昉的作品,风格是:诗。 杨柳带烟颦细绿的拼音读音是:yáng liǔ dài yān pín xì lǜ。 杨柳带烟颦细绿是《依韵和残春有感》的第3句。
春色都归怅望中出自《依韵和残春有感》,春色都归怅望中的作者是:李昉。 春色都归怅望中是宋代诗人李昉的作品,风格是:诗。 春色都归怅望中的释义是:春天美景尽在心中,但感慨万千。 春色都归怅望中是宋代诗人李昉的作品,风格是:诗。 春色都归怅望中的拼音读音是:chūn sè dōu guī chàng wàng zhōng。 春色都归怅望中是《依韵和残春有感》的第2句。 春色都归怅望中的上半句是
夜来微雨晓来风出自《依韵和残春有感》,夜来微雨晓来风的作者是:李昉。 夜来微雨晓来风是宋代诗人李昉的作品,风格是:诗。 夜来微雨晓来风的释义是:夜来微雨晓来风:夜晚下起了细微的春雨,清晨吹来了凉爽的风。 夜来微雨晓来风是宋代诗人李昉的作品,风格是:诗。 夜来微雨晓来风的拼音读音是:yè lái wēi yǔ xiǎo lái fēng。 夜来微雨晓来风是《依韵和残春有感》的第1句。
临川实动羡鱼心出自《御书飞白玉堂之署四字颁赐禁苑今悬挂已毕辄述恶诗一章用歌盛事》,临川实动羡鱼心的作者是:李昉。 临川实动羡鱼心是宋代诗人李昉的作品,风格是:诗。 临川实动羡鱼心的释义是:临川实动羡鱼心:对临川风光的向往之情。 临川实动羡鱼心是宋代诗人李昉的作品,风格是:诗。 临川实动羡鱼心的拼音读音是:lín chuān shí dòng xiàn yú xīn。
我直承明逾二纪出自《御书飞白玉堂之署四字颁赐禁苑今悬挂已毕辄述恶诗一章用歌盛事》,我直承明逾二纪的作者是:李昉。 我直承明逾二纪是宋代诗人李昉的作品,风格是:诗。 我直承明逾二纪的释义是:我直承明逾二纪:我直言进谏已有二十多年。 我直承明逾二纪是宋代诗人李昉的作品,风格是:诗。 我直承明逾二纪的拼音读音是:wǒ zhí chéng míng yú èr jì。
牡丹盛开对之感叹寄秘阁侍郎 白公曾咏牡丹芳,一种鲜妍独异常。 眼底见伊真国色,鼻头闻者是天香。 朝含宿雨低垂泪,晚背残阳暗断肠。 多病老翁争奈向,寄诗遥问少年郎。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白公曾咏牡丹芳 - 这里的“白公”可能是指某个历史上的诗人或者官员。他曾经赞美过牡丹的美丽和芬芳。“咏”指的是诗歌、诗词的创作。"牡丹芳"则直接点明了主题,即牡丹花。 2. 一种鲜妍独异常 -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分析诗句的内容,最后再指出其使用的艺术手法及表达的思想情感。“辄歌盛美献秘阁侍郎”,即献诗给皇帝,献上歌颂朝廷功德的诗。“济时才略本纵横,翻向文章振大名”,诗人自比为纵横家,说明他具有杰出的才华,能够施展自己的抱负。“政事堂中辞重位,图书阁下养闲情”,在政事堂中,我辞让高位,在图书阁里,我养养闲情
侍郎见贻佳什愈见高怀因次来章辄歌盛美 其一 林亭景色如画,一簇翠绿的树林,一座幽静的小亭;诗人头戴葛巾,脚穿芒鞋,尽情地在园中游玩。 我虽不学张衡咏四愁,但也不羡荣启歌三乐。 【注释】 ①“侍郎”:指唐玄宗时期的李林甫。李林甫曾任御史大夫兼侍中的要职,与张九龄、韩休亮齐名,号称“三俊”。②“见贻”:赠送。③“愈”:越发。④“二品”:指李林甫官至宰相,位居二品。⑤“九天”:指皇帝。⑥“儒生”
这首诗的主题是庆祝皇帝的寿诞,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皇恩浩荡的感激。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和解读: 昉启昉世虽积善身匪怀才川岳粹灵固非禀受朝廷华显靡不践扬爰及孟冬适逢生日儿孙在列争持献寿之杯珠玉忽来又捧祝延之什老夫内省为幸斯多辄述荒词用继高韵 九重天子搆明堂,凡木那堪作栋梁。 生世固非贤者出,佐时空遇帝图昌。 略无声望朝廷重,宁有功名史册芳。 罗列儿孙共为寿,老年难诉满金觞。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和语言表达特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内容、运用技巧,并结合诗句加以理解,最后再联系原诗加以理解作答。此诗首联写当年与邓洵美在词坛的交往;颔联回忆当时同迁莺谷的欢乐情景;颈联回忆两人离别后音信全无的凄凉情况;尾联抒发对邓洵美的思念之情及对人事变迁的感慨。 【答案】 ①忆昔:追忆过去。②着鞭:赶路。③喜同迁:指一起迁徙。④契阔:相离。⑤玉帐
【注释】 吊邓洵美 十年衣染帝乡尘,踪迹仍传活计贫。 高掇桂枝曾遂志,假拖蓝绶至终身。 侯门寂寞非知己,泽国悽惶似旅人。 今已向公坟畔过,不胜怀抱暗酸辛。 【赏析】 邓洵美的《吊邓洵美》一诗,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中以“吊”字起头,点出主题。诗的前半首写邓洵美生前的遭遇:他为官多年,却一直过着贫困的生活。后半首则通过回忆他的生平事迹来表现他的不幸命运:他曾努力攀附权贵,以求得升迁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