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邓洵美

忆昔词场共着鞭,当时莺谷喜同迁。
关河契阔三千里,音信稀疏二十年。
君遇已知依玉帐,我无才藻步花砖。
时情人事堪惆怅,天外相逢一泫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邓洵美》是李昉创作的七言律诗,这首诗作于宋朝,展现了作者与友人之间的友情和对往事的缅怀。李昉,生于唐庄宗同光三年,卒于宋太宗至道二年,享年七十二岁。他在文学上有着杰出的成就,尤其擅长写诗和编写典诰,是“白体诗”代表人物之一。

《赠邓洵美》的全文如下:

忆昔词场共着鞭,当时鶑谷喜同迁。
关河契阔三千里,音信稀疏二十年。
君遇已知依玉帐,我无才藻步花砖。
时情人事堪惆怅,天外相逢一泫然。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景物描绘,表达了作者与昔日战友邓洵美之间的深厚友谊。诗中“忆昔词场共着鞭”回忆了两人曾共同在诗词舞台上挥斥方遒的情景;“当时鶑谷喜同迁”则描绘了他们一起经历风雨、一同成长的岁月。而“关河契阔三千里”则反映了两人分别后相隔万里的遥远距离,“音信稀疏二十年”则揭示了长时间未能相见的遗憾。最后两句“君遇已知依玉帐,我无才藻步花砖”则表达了一种失落感,暗示了自己在文坛上没有达到理想中的水平。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展望,深刻表达了作者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许。

《赠邓洵美》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幅反映历史变迁、人文情怀的画卷。它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对于爱好文学的朋友来说,阅读并理解这首诗不仅能够领略到宋代诗人的风采,更能够从中汲取到人生的智慧和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