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衣染帝乡尘,踪迹仍传活计贫。
高掇桂枝曾遂志,假拖蓝绶至终身。
侯门寂寞非知己,泽国悽惶似旅人。
今已向公坟畔过,不胜怀抱暗酸辛。
吊邓洵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吊邓洵美》是一首由宋代的李昉创作的诗歌。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作者简介:李昉,字明远,深州饶阳(今河北饶阳县)五公村人,是宋代著名的学者。他后汉干佑年间(948年)进士出身,在朝中历任翰林院官员。李昉性格温和,在任期间以公正无私著称,对于有求进用的人士,即使认为其可取,也会正色拒绝。同时,他在对待下属和宾客方面,总是和颜温语,体现了他的人格魅力。
诗歌原文:十年衣染帝乡尘,踪迹仍传活计贫。高掇桂枝曾遂志,假拖蓝绶至终身。侯门寂寞非知己,泽国凄惶似旅人。今已向公坟畔过,不胜怀抱暗酸辛。
诗歌赏析:《吊邓洵美》是李昉晚年之作,通过对邓洵美的怀念和吊唁,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诗中“十年衣染帝乡尘”反映了诗人长时间在朝中任职的经历;“高掇桂枝曾遂志”和“假拖蓝绶至终身”则表达了他对仕途的渴望和追求。然而,最终的落脚点在于表达对邓洵美的深深思念和对其遭遇的同情。诗中的凄凉和酸辛,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吊邓洵美》不仅仅是一首诗篇,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它通过李昉的笔触,将五代时期的历史人物邓洵美的人生轨迹展现得淋漓尽致。这首诗不仅是对邓洵美个人的缅怀,更是对那个时代的一种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