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觞一之日,祝圣万斯年。
句 其十七
介绍
《饮酒·其十七》是陶渊明的作品。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
- 作品背景
- 作者生平: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是东晋末期至南朝宋初期的著名文学家,以其淡泊名利、归隐田园的生活态度和清新自然的诗歌风格著称于世。
- 创作时间:《饮酒·其十七》作于陶渊明看破东晋黑暗,辞官隐退之时,反映了他对于当时政治腐败和社会动乱的深深忧虑。
- 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陶渊明的诗歌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琢,如《饮酒·其十七》中的“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便体现了其诗中蕴含的深厚情感和哲理思考。
- 主题思想:陶渊明诗歌的主题多聚焦于人生、自然和超脱现实的理想状态,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隐喻人生的苦乐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饮酒·其十七》正是这一主题的具体体现。
- 后世影响
- 历代传唱:《饮酒·其十七》在后世被广泛传唱,成为表达隐逸情怀的经典之作。唐代诗人王维在《辋川集》中亦有仿作,可见其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 文化价值: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陶渊明的诗歌不仅展现了个人的情感世界,也折射出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文化心理,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现代意义
- 精神象征:在现代社会,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态度仍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它鼓励人们在纷扰复杂的世界中寻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平衡。
- 生活哲学:通过对陶渊明诗歌的学习,人们可以领悟到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的生活哲学,即通过简单而纯粹的生活方式来实现心灵的自由和满足。
《饮酒·其十七》不仅是陶渊明诗歌创作的高峰之作,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人们不仅能够领略到陶渊明深邃的思想和优美的文字,还能够从中汲取面对纷扰世事时保持内心平和的智慧。
相关推荐
【注释】 称觞:举杯,祝寿。称,举起,一说为“尝”的通假字。觞,古代酒器。万斯年:万年长寿。 其十七:此诗的第十七句。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名句。这首诗写诗人在高高的鹳鹊楼上远望时,看到黄河如一条巨龙横卧在这里,波涛汹涌,滚滚向前。面对这样的景象,诗人感慨万千,于是吟出这两句诗:欲饮黄河水,千载是一日,欲驾长风轮,万里若重游。 第一句“欲饮黄河水”
注释:清晨的菖酒和朝宴上的美酒盛满了杯盘,清晨的沐浴水和夜晚的兰汤浴温了身体。 赏析:诗中描写了诗人在早晨迎接晨光的愉悦情景,充满了生活气息
注释: 先帝:指唐高宗。 寓直:指侍奉皇帝处理政务。寓,寄居,居留。 柩前:指灵堂。 顾命:指《尚书》中的《顾命》。 笔下:笔尖下。这里指写诏书。 鸿基:大基业。 赏析: 此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组诗作品。全诗通过对唐高宗在位时期所作之事的回忆,表达了对唐高宗的怀念之情。首句“先帝升遐日”指的是唐高宗去世的日子;第二句“词臣寓直时”指的是白居易当时作为翰林院学士,参与皇帝决策的事情。第三
【注释】 绿阴:指树木的浓荫。连:连接。几株:数量词,几个。翠霭:山间云雾的青绿色彩。绕:缠绕、环绕。城:这里泛指城郊或城市。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所居住的城市郊外或城中的自然景色。全诗四句二十八字,写景如画,生动传神。 开头两句“绿阴连野几株柳,翠霭绕城无限山”,是写自然景色。“绿阴”二字,既点明了时令,又写出了环境的清幽;“几株”、“无限”两个数量词,准确地写出了树多和山峰连绵的特点
注释:周围没有一千株松树。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松林的景象,抒发了他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诗中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松树林的规模扩大到无边无际的程度,表现出了作者对自然的无限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在创作过程中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敏锐捕捉
注释翻译: 山川都来为公服务,已经流布瘴疫。 赏析: “山川为公来,先已流瘴疠”是说山山水水都在为这位官宦服务,而他们早已被瘴气所感染。这句诗以山山水水为对象,表现了诗人对那些趋炎附势、阿谀奉承的官僚们的不满和厌恶之情。 此诗是一首揭露社会黑暗现象的讽刺诗。诗人在这首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注
【注释】中散:指的是谢安。谢安,字安石,东晋时宰相、诗人,以高风峻节著称于世。步兵:指阮籍。阮籍字嗣宗,“竹林七贤”之一。因嗜酒,世人称之为“阮步兵”。过差:过分。 【赏析】这首诗是借古人之事来讽刺当时人不思进取的。全诗用典恰当,含蓄蕴藉,委婉得体,耐人寻味
注释:月光借来窗台移,疏疏落落的影子转。风翻雪放一枝高。 赏析:此诗描写了冬日的景致,月色、风雪、窗户等元素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月光下,窗台上的梅花随风摇曳,雪花飘落在树枝上的景象。通过对这些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向往
其十七 【注释】君:指王献之。作:创作。奇字:即“草书”,是书法的一种,特点是笔画肥瘦相杂,点画之间多有断接,如行云流水,故称“草”。瘦硬:笔势遒劲。得柳骨:得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特点,即刚柔兼备。墨净剪水匀,势健拗铁折:形容王献之的书法风格,笔势流畅,刚健有力。新诗:指王献之的诗歌。镌磨:雕刻琢磨。劲绝:笔力遒劲有力。老蛟卧波,壮士努出石:形容王献之书法的气势磅礴。翻盆
注释:花开的时候,它依然在枝头啼叫,仿佛是告别了美好的树,而竹子看到你来了也高兴得感叹风儿。 赏析:诗中通过花与树、竹与风之间的互动关系,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深切热爱。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留恋之情
【注释】四娘:指唐代诗人黄巢的妻子秦氏。谢三郎:唐末军阀朱温,字全忠,小字日三郎。苍苍:形容头发灰白的样子。 【赏析】此诗首句写秦氏之花虽开犹空,次句写朱温之鬓虽白已苍,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诗句如下: > 凤驾都门晓,凉风苑树秋。 > 注释: > 1. 凤驾(fèng jià): 皇帝的马车。 > 2. 都门:古代帝王宫殿前的重要城门。 > 3. 晓:天刚亮的时候。 > 4. 凉风:凉爽的风。 > 5. 苑(yuàn):皇家园林。 > 6. 树:树木。 > 7. 秋:秋天。 译文: 皇帝的马车在清晨的城门前行驶着,凉爽的秋风拂过皇家园林中的树木。 赏析:
诗句:漫取忠臣比芳草,不知谗口起椒兰 译文: 在这片土地上,我随意地将忠诚的大臣与芬芳的花草相比,却未曾察觉那些谗言如锋利的椒兰之刺。 注释: - 漫取:随意地、任意地 - 忠臣:指忠诚的大臣 - 芳草:比喻忠诚的大臣,象征着他们的美德和品质 - 不知:未曾察觉 - 谗口:指那些心怀不满或嫉妒的人 - 起:产生 - 椒兰:古代传说中一种有毒的植物,常用来比喻谗言的毒害 - 赏析:
【注释】 其:这里指“其地”,即某个地方。十七:诗中每四句为一组,第十七句即是第四组的第四句。闲睡鸭:在池塘里悠闲自在地睡觉的鸭子。自鸣鸠(zhōu):在烟霭缭绕的村落中自由自在鸣叫的斑鸠。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诗。首句写池塘之景,次句写村寨之态,末句写鸣鸠之乐,以静写动,动静结合,构成了一幅和谐宁静的田园风光画。 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恬淡幽美,富有情趣,是一首典型的田园小令
【注释】: 入:进入。峡路:指峡谷中的山路,盘:曲折环绕。地底:地下。泷(Tong):水名,这里指长江支流的沱江。船下半天中:船从半空中行过,形容地势高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舟穿行在深山峡谷中的情景。第一句写进峡时山路盘旋、深入地下;第二句写出峡后江流湍急,船只在半天中飞驰而过。这两句诗既表现了三峡的险要,也写出了三峡的壮丽
“其十七”是高似孙所作的诗句,整首诗如下: 秋兰临涧活,石角带霜饥。 注释:秋天的兰花迎着山涧生长,石头的角落带着寒霜而饥饿。 赏析: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将一幅充满生机与荒凉的画面展现在读者眼前。他以“秋兰”和“石蟹”作为主要意象,通过对这两种生物在不同季节中的状态进行对比,表达了对生命顽强与脆弱的深刻思考。 从整体上看,高似孙的诗歌创作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他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
注释:灵官召集役神鹊,直渡银河横作桥。 赏析:此诗以神话传说为题材,写灵官召集神鹊造桥的壮观场面。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夸张手法,把银河比作一座巨大的桥梁,使天堑变通途,表达了诗人对人间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采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将神话传说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使诗歌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同时,诗人还通过描写神鹊渡河的情景
注释:柏树高耸直立,不知有了多少年头了,它就是天宝以前那些耆旧的传说。 赏析:这首诗是杜甫《古柏行》的第三、四句,诗中“亭亭”形容柏树高耸直立的样子,“耆旧”指年事已高的长者,“传”指传说中的故事。诗人用柏树来象征年高德劭的先贤,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古代贤人的怀念之情
注释: 浮花:水中的荷花。 苦节:指梅花,因其在严冬中不凋零而被称为“寒梅”。 凌霜枝:在冰雪中挺立的树枝。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写莲花与梅花在寒冷冬季中的不同表现,来比喻人在不同境遇下的坚持和不屈。首句“浮花出晚水”,形象地描绘了莲花出水的景象,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次句“苦节凌霜枝”,则赞美了梅花在严寒中依旧傲然挺立的形象,展现了其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
注释: 婆娑:指枝叶摇曳,形容树木姿态优美。 两佳木:两种好的树木。 生长在岩石:指这两种树木生长在岩石上。 移植君子堂:将这种好的树木移植到君子堂(这里是指欧阳修的家)去。 初因醉翁识:最初是因为欧阳修喝醉了酒,认出了这些好树木。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欧阳修家中两棵美好的树,这两句诗是对其位置和形态的描写。"婆娑两佳木",形象地描绘了树木的姿态,婆娑则形容树木枝叶繁茂,摇曳多姿
注释:亭子是新近建成的,被命名为狮子;人们曾把旧时的隐士比作龙头。 赏析:《题张中丞庙》是唐代诗人韩愈的作品,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年)。这首诗是作者为张巡、许远等人建的祠堂所写的一篇祭文,歌颂了他们在安史之乱中誓死保卫睢阳城的英勇事迹。诗共五节,这里选的是第一、二两节。 “其十七”是指第二首绝句中的第十七句。 亭,即驿亭。 新成,指新建不久,刚完工的样子。 号,命名的意思。 狮子
【注释】其十七:宋清,宋代的医药学家;詹尹,古代的太卜。善药:良方。新年:指新年的开始。闲:闲暇时。 【赏析】这是一首写诗人求医卜卦,祈年求福的诗。首句写向宋清求良方,次句写从詹尹卜新春。“闲”字用得极好,说明诗人在闲暇之余才去求医卜卦,表现了他对疾病和新年的恐惧与忧虑
译文: 功成名就之后,我请求告老还乡,在家乡颐养天年。 注释: 1. 乞身:古代官员因年老请求告老还乡,表示对国家的贡献已经完成,可以安心享受生活。 2. 此老吾生:意为在此度过余生,享受晚年生活。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功成身退、归隐田园的愿望。诗人通过“功成”和“乞身”两个关键词,展现了自己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意境优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满足
注释:解除忧愁的南风,截断雨横东边的长虹。 赏析:诗中“解愠”意为解除忧闷,诗人通过写自然景象,表达了内心的愉悦和舒畅,同时也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整首诗意境优美,充满了诗意和画意,给人以美的享受
注释翻译: 在混乱的世道,颍水变得浑浊,在太平的时代,颍水变得清澈。 赏析: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乱世与太平盛世的不同感受和看法,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世事变迁的敏锐观察和深刻理解
注释: 岭上的云气随着夏天的到来而变幻莫测,就像梅花在炎热的夏天被晒得蒸蒸发热一样;南方的雨水到了秋天便藏匿起来,就像桂花的蛀虫在秋雨中躲藏。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四季变化的诗作,诗人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将岭南地区的气候特点和物候变化描绘得淋漓尽致。 首句“岭云夏变梅蒸早”,描绘了岭上云气随着夏天的到来而变幻莫测的景象。这里的关键字“岭”指的是岭南地区,而“夏变”则暗示了一种天气现象的变化
【注释】 鹭:水鸟名。等:同“盯”,盯着看的意思。鱼船:渔船。 近了飞:接近时,飞起。 【赏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一幅水乡的春日图景:在明媚的阳光下,一群白鹭在湖边悠闲地觅食,忽然发现有渔舟驶来,就立刻警觉起来,纷纷起飞,向空中飞腾而去。 诗的前两句是写景,后两句则是抒情,诗人以白鹭的视角和心情来观察世界,写出了白鹭对渔舟到来的敏感和反应。全诗语言清新自然,形象生动传神,读来令人耳目一新
注释:整夜不眠地倾听竹叶间滴下的雨声,高卧枕着疾风的激湍。 赏析:诗人在诗中以“不眠”、“高卧”两个动作来写自己清闲、宁静的生活状态。他不仅没有为官场的奔波而失眠,也没有为生活的琐碎而烦恼,而是选择在竹林中聆听大自然的声音,选择在湍急的溪水中安睡。这种生活态度,既远离了尘嚣,又不失为一种享受
注释翻译:中原(指中原地区)一发,即“一旦”之意,表示时间。天涯梦,指远离朝廷的异域之梦。元祐孤臣,指的是苏轼贬谪期间在杭州的孤臣形象,因元佑年间被贬到杭州,故称“元祐孤臣”。海外归,指被贬到海南岛后,最终回到京城。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从贬谪至海外归来的情感历程。首句“中原一发天涯梦”,以“一发”形容时间的飞逝,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朝廷的深切思念之情。次句“元祐孤臣海外归”,则直接点明了主题
【注释】郊原:郊外的原野。苦雾:浓雾。丹枫:火红色的枫树。 【赏析】此诗写景,描绘了一幅晚秋郊野的图景。首句写雨后郊原,连天大雾,迷漫四野;第二句写落日楼阁,红霞满山。全诗语言朴实,意境优美
【注释】 断:断绝。城隍:城墙和护城河。回:环绕。 赏析: “林断”二句,是写山中景色。诗人由山间行至林间,发现山中林木参天,遮断了视线,仿佛山中的城池、护城河都从树林中穿出。再往前行,便看见江水在群山之间曲折流淌,形成岛屿。 这首诗是作者游历庐山后所作。首联先写山势的险峻。颔联写山中景色。颈联写江水曲折。尾联写登高望远,心胸开阔
【注释】 茅檐:茅草屋的屋檐。 欹:倾斜,倾倒的样子。 苔径:长满苔藓的小径。 邀春:邀请春天的到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乡村晚景和初春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诗的前两句写傍晚时分,茅草屋的屋檐倾斜下来,小径弯曲曲折,仿佛在向春天发出邀请。后两句则描绘了初春时节的景象,小径两旁生长着青苔,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全诗意境优美,充满了自然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