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六和寺

同寻六和寺,去旁苍崖行。
峥嵘石林气,㶁㶁流水鸣。
见此俗虑减,入门心更清。
盘空到窈窕,小憩山前亭。
天晴修竹外,飒有风雨声。
僧云金鱼池,近日秋雨足。
馀波落清壁,散作雪色瀑。
徐兴视其流,登高穿屈曲。
忽逢白练飞,碎点溅珠玉。
清泠振毛发,潇洒荡心腹。
金鱼在何处,演漾戏平陆。
鳞鬣老愈黄,点漆作双目。
忆为儿童时,尝剧此池旁。
闻人说金鱼,已谓百岁强。
今逾二十年,僧死草木荒。
此鱼尚无恙,纤质不改常。
谓鱼非灵物,安得擅久长。
四海波浪高,三江网罗密。
长鲸丧明珠,幽暗无白日。
我疑龙变化,就此溪中逸。
纷纶乾坤争,浩荡风霆出。
何如守一泓,无得亦无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六和寺》是宋代诗人孔平仲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及其背景:

  1. 作者介绍
  • 孔平仲,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审美见长。他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语言精炼,意境深远。
  1. 诗歌原文
    同寻六和寺,去旁苍崖行。
    峥嵘石林气,㶁㶁流水鸣。
    见此俗虑减,入门心更清。
    盘空到窈窕,小憩山前亭。
    天晴修竹外,飒有风雨声。
    僧云金鱼池,近日秋雨足。
    余波落清壁,散作雪色瀑。
    徐兴视其流,登高穿屈曲。
    忽逢白练飞,碎点溅珠玉。
    清泠振毛发,潇洒荡心腹。
    金鱼在何处,演漾戏平陆。
    鳞鬣老愈黄,点漆作双目。
    忆为儿童时,尝剧此池旁。
    闻人说金鱼,已谓百岁强。
    今踰二十年,僧死草木荒。
    此鱼尚无恙,纤质不改常。
    谓鱼非灵物,安得擅久长。
    四海波浪高,三江网罗密。
    长鲸丧明珠,幽暗无白日。
    我疑龙变化,就此溪中逸。
    纷纶乾坤争,浩荡风霆出。
    何如守一泓,无得亦无失。

  2. 诗歌鉴赏

  • 诗的开头两句描绘了作者与友人一同寻访六和寺庙的情景,“去旁苍崖行”表现了诗人登山远眺的开阔视野。
  • 第三四句表达了进入寺庙后心境的变化,“见此俗虑减,入门心更清”显示了自然环境对人心灵的净化作用。
  • 接下来的八句描述了寺庙内的景象及诗人的感受,从流水的声音到金鱼池的美丽,再到风雨声中的宁静,最后是对金鱼池水流的细致描述与感慨,体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深切赞美与敬畏。

总结以上内容,可以看到《游六和寺》不仅是一篇描写自然美景的诗歌,也是一首富含哲理的作品。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语言,孔平仲成功地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以及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