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洒当檐铎,凄清不断风。
高堂人语后,广殿月明中。
暂歇还归静,重来复满空。
群仙鸣玉佩,初下广寒宫。
风铎
介绍
《风铎》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出自其《游悟真寺诗》,通过描绘寺庙、塔檐下的风铎在风中摇曳,发出清脆响声的情景,生动地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感慨和内心的宁静。
从文学价值的角度来看,《风铎》以其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展现了自然界中微小声音的力量。风铎的声音不仅代表着一种声响,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触动人们对于自然之美与生命之短暂的思考。诗中的“高堂人语后,广殿月明中”,通过对比人声和月光,营造出一种寂静而深远的氛围,使得读者在静听风铎之声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超脱。此外,“暂歇还归静,重来复满空”这两句诗,则进一步揭示了自然界中事物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的哲理。这种对于自然现象的细腻观察和深刻理解,正是白居易诗歌艺术魅力所在。
从历史和文化的传承角度来看,《风铎》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座桥梁,连接着古代与现代的文化脉络。它通过对传统乐器“风铎”的描述,激发了人们对中国古代文化和音乐的好奇和兴趣。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唐朝时期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文人往往通过对自然的观察来寻求心灵的寄托和精神的支持,而《风铎》正体现了这种追求内心平静与宇宙和谐的精神。
从艺术表现手法来看,《风铎》运用了简洁有力的语言和富有节奏感的韵律,使得整首诗读来朗朗上口,易于记忆。诗中多次使用“风”这个字,不仅增强了诗句的音韵美感,而且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动感和生命力。此外,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既有宏大的自然景观,也有微观的物理现象,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图画,让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诗中所描述场景的气息。
《风铎》作为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文学作品,不仅在艺术上展现了诗人的才华,而且在思想上提供了丰富的启示。它教会我们如何欣赏自然之美,如何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心灵的宁静,同时也提醒我们珍惜和维护这份来之不易的文化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