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路杳无穷,山川掩映中。
记程知远近,分境识西东。
倦客似浮梗,轻鞍如去鸿。
平生惯相遇,转愧坐禅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征路杳无穷,山川掩映中。
记程知远近,分境识西东。
倦客似浮梗,轻鞍如去鸿。
平生惯相遇,转愧坐禅翁。
《读经父所作高承制铭因寄之》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写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当时杜甫寓居长安城南的石壕村,与妻子一起躲避战乱。
这首诗的内容如下:
昔闻李太守,遗爱在民心。
今睹高使君,德音如古人。
时危莫余力,家事付儿童。
老妻寄异县,十口如千金。
远戍又已报,皇恩来及身。
书此谢知己,名位恐未伸。
下面是这首诗的翻译:
以前听说李太守,他的仁爱留在百姓的心里;
现在我见到了高使君,他的美德像古人一样。
当国家危急的时候,我没有什么力量了,家里的事务都托付给孩子们;
我的老妻寄居在他乡,家中有十口人如同十个千金。
边塞又传来消息,皇帝的恩典降临到身上;
写这封信感谢你,但名位恐怕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