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六首 其四

武夷千馀仞,山上巢群仙。
曾游析木津,醉堕白玉船。
其下谁换骨,润州小婵娟。
烱烱玉莲锁,栖之此山颠。
丹砂一点染,灵化谁控抟。
尘根洗不尽,展转来凡间。
从言一念失,巫山渺云烟。
徒然八十返,空度三千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古意六首·其四》是隋末初唐诗人王绩的杰作。此诗不仅体现了王绩对现实生活的看法和感受,还反映了他心理的矛盾和挣扎。下面将简单介绍一下这首诗:

  1. 作者介绍:王绩,字无功,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市)人,唐朝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合称“王杨卢骆”。他的诗歌作品在唐代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尤以其田园诗闻名。

  2. 诗词原文:《古意六首·其四》:数日潮头小,南船信不通。夜来月有晕,今日定回风。

  3. 诗词赏析:此诗表达了一种期待与不安并存的心理。诗中通过对潮水和月亮变化的描写,寓意着希望和变化。同时,也隐含着对政治局势的担忧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预感。

  4. 艺术特色:全诗采用比兴手法,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象来表达诗人的内心世界。这种表现方式使得诗歌具有了丰富的情感层次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同时,王绩的诗歌风格朴实无华,不造作,充分展现了唐诗的朴素美和真实感。

  5. 文化意义:这首诗不仅是王绩个人的代表作,也是隋末唐初社会动荡时期文人心态的真实写照。它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对于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以及他们在政治变迁中的无奈与挣扎。

王绩的《古意六首·其四》不仅是一首表达诗人个人情感和心境的诗作,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展示了唐诗的艺术魅力和文化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