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谢曾临郡,山应自识诗。
空馀春草梦,无复敬亭碑。
暝色如相觅,秋云不受吹。
买鱼寻宿处,烟水有茅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小谢曾临郡,山应自识诗。
空馀春草梦,无复敬亭碑。
暝色如相觅,秋云不受吹。
买鱼寻宿处,烟水有茅茨。
《敬亭道中》是一首宋代诗人方岳创作的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在敬亭山道途中的所见所感。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作者介绍:方岳,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作品多以自然景观为题材,善于捕捉大自然中的细微之美。
诗歌原文:
小谢曾临郡,山应自识诗。
空余春草梦,无复敬亭碑。
暝色如相觅,秋云不受吹。
买鱼寻宿处,烟水有茅茨。
诗歌赏析:《敬亭道中》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的“小谢”是指南朝梁诗人刘孝标,他曾到过这里,留下美好的传说。诗人以“山应自识诗”来描绘敬亭山仿佛能够理解他的诗意,而如今只剩下梦中的春草和已不存在的敬亭碑,反映了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
艺术手法:这首诗的艺术手法在于其简洁而深刻的表达。诗人通过描绘敬亭山的自然景观和自己的心情变化,传达了一种超脱尘嚣、回归自然的人生态度。同时,诗中的意象也富有象征意义,如“暝色如相觅”暗示了时光的匆匆,而“秋云不受吹”则表达了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敬亭道中》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蕴含深刻哲理的艺术珍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值得人们去品味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