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久雨

老我不解事,束书别溪堂。
宁知十日雨,换此两鬓霜。
苔滑螾争席,云蒸蜗篆梁。
移床夜避湿,仰见天隙光。
长安亦何好,肯堕声利场。
人情爱吾庐,对此良自伤。
蚤知一官误,悔不三径藏。
沙觜竹万个,屋头木千章。
晴当相与屐,雨亦可以觞。
毋令蛙黾曹,张王喧我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久雨》是宋代诗人方岳创作的一首五言长律。这首诗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内心的感慨。下面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方岳,字子公,号东篱,南宋诗人,其诗多抒发忧国忧民之情,风格清奇俊逸,与陆游、杨万里并称“南宋四大家”。他的诗歌在宋代文坛上占有重要地位,被后人传颂不衰。
  2. 原文赏析:《次韵久雨》的原文如下:老我不解事,束书别溪堂。宁知十日雨,换此两鬓霜。苔滑螾争席,云蒸蜗篆梁。移床夜避湿,仰见天隙光。长安亦何好,肯堕声利场。
  3.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官场失意的思考。诗人通过对长期下雨的描述,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同时,诗中的“长安亦何好,肯堕声利场”一句,反映了诗人对名利的追求感到厌恶,更突出了他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
  4. 艺术手法:在艺术表现上,方岳采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如“苔滑螾争席”,“云蒸蜗篆梁”等诗句,既形象地描绘了雨后的景象,又巧妙地运用了动物和蜗牛的形象来增加诗意和趣味性。此外,整首诗的结构紧凑,层次分明,语言简练却不失深意,是宋诗中的经典之作。
  5. 情感表达:这首诗的情感真挚而深沉。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内心独白,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美的热爱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不满。这种情感的流露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也使得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次韵久雨》不仅是方岳诗歌创作中的重要作品,也是研究宋代诗歌和诗人情感世界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感情,以及他们在面对自然和社会时的复杂心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