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我不解事,束书别溪堂。
宁知十日雨,换此两鬓霜。
苔滑螾争席,云蒸蜗篆梁。
移床夜避湿,仰见天隙光。
长安亦何好,肯堕声利场。
人情爱吾庐,对此良自伤。
蚤知一官误,悔不三径藏。
沙觜竹万个,屋头木千章。
晴当相与屐,雨亦可以觞。
毋令蛙黾曹,张王喧我傍。

【诗句解读】

“老我不解事,束书别溪堂。”

这两句诗描绘了作者在一次久雨之后告别家乡的情景。”老我”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年纪的感慨,“不解事”则反映了他对世事的无奈和迷茫。他带着书本离开了故乡的溪堂,象征着他的离开是被迫的,而不是自愿的。

“宁知十日雨,换此两鬓霜。”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连绵不断的雨天的无奈和抱怨。长时间的雨水让他的头发都变得白了,他不知道这是由于连续的雨水造成的,而只是感到岁月在他头上留下的痕迹。这里使用了对比(“换此两鬓霜”)来强调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无情。

“苔滑螾争席,云蒸蜗篆梁。”
这两句诗描述了雨后的自然景色。苔藓使得地面变得滑腻,蚯蚓为了寻找新的位置争夺着位置,而云层蒸腾使得屋梁上仿佛有小动物在爬行。通过使用“螾争席”和“蜗篆梁”这样的形象语言,诗人生动地描绘了雨后的乡村景象。

“移床夜避湿,仰见天隙光。”
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在夜晚因雨而不得不移动床铺以躲避潮湿的情况。然而,他仰望天空,看到了一线光亮。这里的“天隙光”可能是指从窗户透进的微弱光线,也可能指的是雨后天空中的彩虹或星星。这个细节增添了一种宁静和希望的氛围。

“长安亦何好,肯堕声利场。”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繁华都市——长安的看法。他认为那里的繁华和喧嚣并不是他所追求的,他宁愿选择远离这些诱惑的地方隐居生活。

“人情爱吾庐,对此良自伤。”
诗人表达了对于自己简朴生活的自豪和满足感,同时也透露出对于其他人过于讲究物质和名利的生活方式感到悲哀。他的内心独白显示了他对于简朴生活的珍视与对世俗的不理解。

“蚤知一官误,悔不三径藏。”
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看法。他认识到自己的仕途并不如意,但后悔没有早些退隐。这句话反映出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失望和对于隐居生活的怀念。

“沙觜竹万个,屋头木千章。”
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的家景,展现了他简朴而舒适的生活环境。竹子和木料的数量之多,暗示了诗人对于简单生活的执着和珍惜。

“晴当相与屐,雨亦可以觞。”
诗人用“晴当相与屐”来表达即使下雨他也不介意,因为有了鞋子就可以外出活动。而“雨亦可以觞”则表明即使在雨天,只要有好酒,也能享受到快乐的时光。这种乐观的态度显示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于自然美景的欣赏。

“毋令蛙黾曹,张王喧我傍。”
最后这两句诗是对外界环境的警示。他劝告不要让那些聒噪的青蛙和蚂蚁打扰他,同时警告不要让那些喧闹的人打扰他的平静生活。这反映了诗人对于安宁和清净环境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文人在长期下雨后对故乡、官场、人生以及自然环境的深刻反思。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形象的语言,传达了他的内心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诗中的自然景象与人物情感相互映衬,使得整首诗既有诗意又具有哲理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