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入山访参寥预令探梅

谁作东州客,支公合往还。
想无诗外事,聊辍定中闲。
拂石须相憩,留云欲共攀。
为寻梅发处,先过向南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欲入山访参寥预令探梅》是宋代诗人毛滂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毛滂,字泽民,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他与苏轼等人并称“苏门四学士”,其诗作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

  2. 作品原文:《欲入山访参寥预令探梅》全诗如下:

谁作东州客,支公合往还。  
想无诗外事,聊辍定中閒。  
拂石须相憩,留云欲共攀。  
为寻梅发处,先过向南山。  
  1. 诗意解析:此诗描绘了诗人毛滂想要前往山中拜访一位名为参寥的朋友,并一同探寻梅花的情景。首联“谁作东州客,支公合往还”表达了诗人的孤高与对友情的珍视。颔联“想无诗外事,聊辍定中閒”则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美的欣赏。颈联“拂石须相憩,留云欲共攀”描写了诗人在山中与朋友共同赏景、休憩的愉悦心情。尾联“为寻梅发处,先过向南山”则是对未来相见的期待和对自然景观的赞美。整首诗通过简洁的笔触,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诗意的山水画面。

  2. 艺术特色:《欲入山访参寥预令探梅》在诗歌创作上有着明显的艺术特色。首先,它遵循了古典诗歌的韵律规则,体现了宋诗的韵味和节奏感。其次,诗句简练而富有画面感,能够让人直观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景象。最后,该诗的语言优美且含蓄,充分展示了宋词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底蕴。

  3. 历史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宋代,当时文人墨客们普遍重视诗歌的创作及其在文化生活中的作用。毛滂的这首作品不仅表现了个人的审美追求,也体现了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审美观念。

《欲入山访参寥预令探梅》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首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古诗词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诗歌的美学特征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关推荐